短匕当长剑,中柱不中王。
八创酬太子,一笑谢田光。
短匕当长剑,中柱不中王。
八创酬太子,一笑谢田光。
这首诗通过对比短匕与长剑,中柱与中王,以及八创与太子一笑,展现了荆轲在历史中的独特形象。诗人郭之奇以战国策为背景,借荆轲的故事抒发了对英雄豪情的感慨。
“短匕当长剑”,短匕虽短,却能发挥出长剑般的威力,象征着荆轲以智谋和勇气,面对强敌,不畏艰难,敢于挑战权威。“中柱不中王”,中柱虽稳,但并非王位的必然选择,暗示荆轲虽有才华,却非传统意义上的王者之选,但他凭借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历史的铭记。“八创酬太子”,荆轲身受八创,却为了太子丹的使命,不惜牺牲自己,体现了他对友情和任务的忠诚。“一笑谢田光”,一笑之间,是对田光的告别,也是对生死的豁达态度,展现了荆轲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决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荆轲生平的简要回顾,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深刻思考。
骨相坐一寒,仕宦经百谪。
晚入文昌省,又坐烦言啧。
诏昼复收召,付以大典册。
期年甫奏篇,皇恐亟自劾。
归来稽山下,三食新获麦。
草履布裙襦,徒步老阡陌。
今年疾屡作,怳若将归客。
道士言犯土,拜章安舍宅。
巫言神去干,翦纸招魂魄。
把臂忽自悟,此岂屋漏脉?
尽去囊中药,默观鼻端白。
正气徐自还,鬼子何足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