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洛阳坂,目极天茫茫。
群物归大化,六龙颓西荒。
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
饥年无遗粟,众鸟去空场。
路傍谁家子,白首离故乡。
含酸望松柏,仰面诉穹苍。
去去勿复道,苦饥形貌伤。
晨登洛阳坂,目极天茫茫。
群物归大化,六龙颓西荒。
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
饥年无遗粟,众鸟去空场。
路傍谁家子,白首离故乡。
含酸望松柏,仰面诉穹苍。
去去勿复道,苦饥形貌伤。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荒凉萧瑟的秋景,诗人站在洛阳坂上,远望天边,只见一片茫茫。万物都已归于大自然,但六龙(指山脉)却在西方荒野中显得孤独而破败。豺狼成群,草木被霜覆盖,无粮可食,鸟儿纷飞离去,只剩下空旷的场地。
诗中也描绘了路边一个白发老人的形象,他背井离乡,心中充满酸楚之情。诗人仰望天空,对着苍茫的大自然诉说自己的不幸。最后一句“去去勿复道,苦饥形貌伤”表达了诗人对飘泊异乡、饱受饥饿的痛苦,以及身心所受的伤害。
这首诗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困苦生活,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个人的哀愁和不幸。语言简洁而有力,情感深沉而含蓄,是一首抒发个人感情同时又反映时代背景的优秀之作。
棠阴故傍渚宫多,槐色新从南浦过。
此日五溪怀马援,当年一疏忝常何。
鱼椷远结缠绵意,锦段难为报按歌。
宇下岂无徐孺子,可能回驾访烟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