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居极幽深,事简人迹稀。
乘兴或登山,兴尽辄复归。
芝朮足吾粮,薜萝富吾衣。
一生澹无营,百事不我违。
所居极幽深,事简人迹稀。
乘兴或登山,兴尽辄复归。
芝朮足吾粮,薜萝富吾衣。
一生澹无营,百事不我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给自足的心境。"所居极幽深,事简人迹稀"写出了诗人居住的地方非常偏僻,而且日常琐事简单,来往的人也很少。这是一种清静而淡泊的生活环境,也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状态。
"乘兴或登山,兴尽辄复归"则表明诗人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依旧有着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欣赏。诗人会在心情舒畅的时候登上山去观赏,但当这份愉悦感消失时,便会返回自己的住所。
"芝朮足吾粮,薜萝富吾衣"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自给自足生活。这里的“芝朮”和“薜萝”都是指代自然界中的植物,可以作为食物和制作衣服的原料。这两句表明诗人在物质上已经达到了自我满足,不再追求过多的外界供给。
"一生澹无营,百事不我违"则是全诗的心境总结。诗人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保持平淡,无需过度追逐世间的名利和纷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生活节奏的顺应,不与周遭世界发生冲突。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是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一种逃避,也是对精神自由的一种追求。
六朝富僧藻,末宋始逃禅。
及尔操觚日,逢余瘗砚年。
曹溪一偈后,衣钵几人传。
琢叶妨元气,拈花合自然。
思超灵鹫表,格逸景龙前。
莫以文通拙,徒成怨别篇。
三过王园兴转新,为贪幽景岂关人。
苍苔印鹿尤堪赏,古树啼鸦也不嗔。
自有真山当北户,任他流水入西邻。
翻骄履道林中竹,总好还沾京洛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