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月满林壑,空山有夜春。
打门僧识我,竟不问何人。
华月满林壑,空山有夜春。
打门僧识我,竟不问何人。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下的宁静与和谐。首句“华月满林壑”以“华月”点明了月色之盛,满溢于林间山谷之中,营造出一种明亮而静谧的氛围。接着“空山有夜春”一句,通过“空山”与“夜春”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夜晚山中的寂静,也暗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意,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打门僧识我”描绘了一个僧人前来拜访的情景,这里的“识我”不仅仅是认识,更蕴含着一种心灵上的共鸣和理解。这表明来访者(即诗人)与僧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或许他们共同追求着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最后一句“竟不问何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纯粹性。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僧人并未询问诗人的身份,而是直接进入了对话或共处的状态,这既体现了僧人的慈悲与包容,也反映了诗人与僧人之间超越世俗的身份认同,达到了心灵的契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月夜下的禅意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超越言语的深刻连接。
禁署沉沉玉漏传,月华云表溢金盘。
纤埃不隔光初满,万物无声夜向阑。
莲烛烧残愁梦断,蕙炉薰歇觉衣单。
水精宫锁黄金阙,故比人间分外寒。
入山采芝薇,豺虎据我丘。
入海寻蓬莱,鲸鲵掀我舟。
山海两有碍,独立凝远愁。
美人渺天西,瑶音寄青羽。
自言招客星,寒川钓烟雨。
风雅一手提,学子屦满户。
行行古台上,仰天哭所思。
馀哀散林木,此意谁能知。
夜梦绕勾越,落日冬青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