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姜仁夫秋官过访平湖四首·其一》
《次韵姜仁夫秋官过访平湖四首·其一》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细雨池亭晚,凭栏水镜宽。

西风传信息,一舸独冲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池边亭阁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首句“细雨池亭晚”,轻柔的细雨洒落在池塘与亭阁之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傍晚时分,光线柔和,增添了几分诗意。这句诗以“细雨”和“晚”两个词,勾勒出一幅雨后黄昏的画面,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接着,“凭栏水镜宽”,诗人站在池边的栏杆上,眼前的水面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四周的景物,显得格外开阔。这里运用了“水镜”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水面的平静与清澈,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西风传信息”,随着一阵阵西风的吹拂,似乎带来了远方的消息或情感的传递。这里的“信息”可以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自然界的信息,如季节更替、天气变化,也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一句通过“西风”这一自然元素,巧妙地将自然与情感联系起来,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最后,“一舸独冲寒”,在这样的秋日傍晚,一艘小船独自穿越寒冷的水面,向着未知的方向驶去。这不仅描绘了画面的动态美,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由与探索精神的向往。通过“独”字,强调了小船的孤独,同时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一种孤寂与独立思考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傍晚池边的宁静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深邃情感与哲思。诗人借助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释教十三首·其六戒定慧

动中不动为真戒,真定方能合祖宗。

慧既升腾周法界,情缘妄幻悉消镕。

(0)

义鹘行

林深结暝色,苍翠摇烟霏。

维时春夏交,众鸟巢高枝。

于中有双鹳,卵育常及时。

舂锄亦有托,旦夕欣相依。

雄飞远求食,雌来哺其儿。

啁啾聒人耳,坐厌腥风吹。

群雏半黄口,翅短争习飞。

间或遭弹射,滋味焉足奇。

弱者强之食,感慨徒伤悲。

海鹰何从来,鸷猛一何酷。

骞腾复盘旋,意欲喂饥腹。

老拳不空施,利嘴贪食肉。

鹳兮善护巢,飞鸣急驱逐。

鹰兮虽善扬,饕馋岂知足。

鸟雏赖生全,脱祸免茶毒。

扶弱在抑强,足以厉风俗。

岂不见兄弟怒阋墙,夫妻雠反目。

恤怜当救灾,敦姻须睦族。

禽鸟尚急义,人情何反覆。

吾言非箴规,履行宜自勖。

(0)

往有误传龙君御死者作诗哭之,后读塘报始知君御方立功塞上,喜不自胜,因并前诗存之以识之情

舌簇分明巧,情钟分外痴。

传君无妄死,累我断肠诗。

掷果娇胡女,从军小健儿。

阴山三丈雪,千里白旌旗。

(0)

梦诗

梦国不离枕,枕上觅不得。

当其在梦时,有枕亦不识。

醒里梦元空,梦中醒亦灭。

安知醒天地,无枕在其侧。

梦醒若循环,谁幻复谁实。

(0)

白乳泉

一片青石棱,方长六大字。

何人妄刻画,减却飞扬势。

泉久污泥多,叶老鎗旗坠。

纵有陆龟蒙,亦无茶可试。

(0)

五弟新卜园居余笑曰柰物力不敷何社中遂以为韵作诗嘲之仍限四章各四韵·其四

石钥扃春风,篱棘森戈殳。

閒云不隶馆,任意逻门窬。

天花烂僧祴,逼眼霞纹敷。

缊衣裹小蛮,茆茨享淳母。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