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瑟清尊迥不愁,柁楼云物似妆楼。
夫君本自期安桨,贱妾宁辞学泛舟。
烛下乌龙看拂枕,风前鹦鹉唤梳头。
可怜明月将三五,度曲吹箫向碧流。
素瑟清尊迥不愁,柁楼云物似妆楼。
夫君本自期安桨,贱妾宁辞学泛舟。
烛下乌龙看拂枕,风前鹦鹉唤梳头。
可怜明月将三五,度曲吹箫向碧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状态。"素瑟清尊迥不愁"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恼的超然态度,而"柁楼云物似妆楼"则是对远方山峦云雾所构成的自然美景的描写,显示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接着,"夫君本自期安桨,贱妾宁辞学泛舟"中,诗人通过"夫君"和"贱妾"这两个角色,表达了对自由生涯的向往。这里的"安桨"暗指一种平静无忧的生活状态,而"宁辞学泛舟"则是说宁愿放弃物质享受,也要去追求心灵的航行。
在"烛下乌龙看拂枕,风前鹦鹉唤梳头"中,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夜晚的一幕:蜡烛下的乌龙(可能是家具或装饰)和窗外的风吹过鹦鹉(一种鸟类)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氛围。
最后,"可怜明月将三五,度曲吹箫向碧流"中,诗人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的期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这里的"明月"、"碧流"都是中秋夜晚常见的美丽景象,而"度曲吹箫"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心灵寄托的行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自由与宁静的心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