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署里一时贤,二客相寻愧地偏。
庭下数来能系马,杖头交揖惯无钱。
星随公子青丝辔,花照先生绿玉船。
莫向中朝誇大隐,藤萝堪自到诸天。
步兵署里一时贤,二客相寻愧地偏。
庭下数来能系马,杖头交揖惯无钱。
星随公子青丝辔,花照先生绿玉船。
莫向中朝誇大隐,藤萝堪自到诸天。
这首诗描绘了步兵署内两位贤士来访的情景,洋溢着浓厚的人情味与文人雅趣。首联“步兵署里一时贤,二客相寻愧地偏”开门见山,点出访客之贤与地点之偏远,流露出主人对访客的敬意和对自己居所的谦逊。颔联“庭下数来能系马,杖头交揖惯无钱”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主人待客的热情与朴实,以及访客间的深厚友谊。颈联“星随公子青丝辔,花照先生绿玉船”运用生动的比喻,将夜晚的星辰与白天的花朵巧妙结合,营造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表达了对访客身份的尊敬与赞美。尾联“莫向中朝誇大隐,藤萝堪自到诸天”则以深邃的哲理收束全诗,既是对访客的劝勉,也是诗人自我心性的流露,暗示了真正的隐逸并非远离尘世,而是在内心世界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骨与情趣。
战国盛养士,尽为私恩倾。
朱亥里巷人,宁知义与名。
十年鼓刀大梁市,一朝袖椎邺中城。
当时岂知矫令非,感恩公子因侯嬴。
夺鄙军,褫秦魄,救赵存魏在兹役。
不然赵亡魏亦寒,不见梁城终屠磔。
夷门监者年七十,平生乃有市侠客。
至今屠儿原上草,犹带当时椎血碧。
广武山头涌翠屏,黄河腾踔如奔鲸。
去年重九汗漫游,今朝尚带鱼龙腥。
大江滚滚从西来,东流到海归蓬莱。
纵横睥睨五千里,兹山矗立银涛堆。
穿云蹑屐淩绝顶,当风岸帻恣徘徊。
丛祠秋菊荐元老,冠裳簪笔搜琼瑰。
登楼四望天地阔,洪流漠漠如飞埃。
西卷欧洲南印度,东泻扶桑水一杯。
迩来鬼怪穷禹鼎,不周一触烦神娲。
南海臣佗今不祀,彭台烽火郁风霾。
何人为我招黄鹤,仰叩天关开橐籥。
一挥壮士挽天河,倾向沧溟洗蛟鳄。
醉中抵掌发狂歌,短发垂垂乌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