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鹙能击鹰,百蚁能齧虫。
石头众儿郎,晨起各汹汹。
劲足扶老拳,立蹴肥司农。
可怜肥司农,七尺气如虹。
小如一孤雏,引脰悬高空。
挦扯大司马,蒲伏中山公。
鹄立群公卿,鼠窜血肉中。
九日不解甲,十日不开营。
金帛捆载来,坊市无人行。
黄纸诏书下,朝鼓何瞳瞳。
尽赦诸军罪,追夺司农名。
司农孤榇归,儿女泣吞声。
诸军欢呼散,大酒肥羊羹。
杀人不抵偿,不追首事踪。
司马不削官,中山不削封。
扬扬众公卿,还复休其官。
弱者饿欲死,强者醉詈天。
时无贺六浑,焉知散财结少年。
百鹙能击鹰,百蚁能齧虫。
石头众儿郎,晨起各汹汹。
劲足扶老拳,立蹴肥司农。
可怜肥司农,七尺气如虹。
小如一孤雏,引脰悬高空。
挦扯大司马,蒲伏中山公。
鹄立群公卿,鼠窜血肉中。
九日不解甲,十日不开营。
金帛捆载来,坊市无人行。
黄纸诏书下,朝鼓何瞳瞳。
尽赦诸军罪,追夺司农名。
司农孤榇归,儿女泣吞声。
诸军欢呼散,大酒肥羊羹。
杀人不抵偿,不追首事踪。
司马不削官,中山不削封。
扬扬众公卿,还复休其官。
弱者饿欲死,强者醉詈天。
时无贺六浑,焉知散财结少年。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社会矛盾和权力斗争的激烈场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底层百姓与权贵之间的鲜明对比。
诗的开头以“百鹙能击鹰,百蚁能齧虫”为喻,暗示了弱小者在强权面前的无力感。接着,“石头众儿郎,晨起各汹汹”,描述了底层民众的觉醒与反抗,他们如同石头中的青年人,早晨便开始行动起来,展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
“劲足扶老拳,立蹴肥司农”则描绘了底层民众为了生存,不惜与权贵抗争的情景。而“可怜肥司农,七尺气如虹”则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了那些身居高位却腐败无能的官员。
“小如一孤雏,引脰悬高空”、“挦扯大司马,蒲伏中山公”等句,进一步揭示了权贵与平民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权贵对平民的压迫与剥削。
“九日不解甲,十日不开营”、“金帛捆载来,坊市无人行”等描述,展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以及权贵们不顾民生,只顾敛财的丑陋面目。
“黄纸诏书下,朝鼓何瞳瞳”、“尽赦诸军罪,追夺司农名”等句,反映了朝廷对权贵的庇护,以及对底层民众的忽视。
“司农孤榇归,儿女泣吞声”、“诸军欢呼散,大酒肥羊羹”等描述,展现了权贵们在得到庇护后的生活状态,与底层民众的苦难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杀人不抵偿,不追首事踪”、“司马不削官,中山不削封”等句,揭露了权贵们的贪腐行为不受惩罚的事实,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
“扬扬众公卿,还复休其官”、“弱者饿欲死,强者醉詈天”等描述,反映了社会阶层间的巨大鸿沟,以及人们对权力滥用的愤怒。
“时无贺六浑,焉知散财结少年”一句,表达了对当时缺乏像贺六浑那样敢于为民请命的英雄人物的遗憾,同时也对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性尊严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