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方澹荡,春月亦娟妍。
行宫虽数宇,俯仰足安便。
澄怀对今夕,遐心忆昔年。
数漏炷名香,翻书课芸编。
澄怀观道妙,如亲古圣贤。
春宵方澹荡,春月亦娟妍。
行宫虽数宇,俯仰足安便。
澄怀对今夕,遐心忆昔年。
数漏炷名香,翻书课芸编。
澄怀观道妙,如亲古圣贤。
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南红门行宫中夜晚静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
首句“春宵方澹荡,春月亦娟妍”描绘了春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春夜的淡雅与春月的娇美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温柔而静谧的氛围。
接着,“行宫虽数宇,俯仰足安便”描述了行宫虽小,但诗人却能自由地伸展身体,感受到身心的舒适与安宁。
“澄怀对今夕,遐心忆昔年”表达了诗人面对当前时刻的平静心境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体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
“数漏炷名香,翻书课芸编”描绘了诗人通过点燃名贵香料、翻阅书籍来消磨时光,进一步展现了他追求知识与精神愉悦的生活态度。
最后,“澄怀观道妙,如亲古圣贤”表达了诗人通过冥想与阅读,仿佛直接接触到了古代圣贤的思想,领悟到了宇宙真理的美妙,体现了他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乾隆皇帝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其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远郎竟何去,别郎不得语。
瑟瑟复悽悽,日暮风吹雨。
小雨滴花香,大雨倒垂杨。
狂风横艇子,冲散两鸳鸯。
艇子归南浦,采莲独倚橹。
莲花叶上红,莲子心中苦。
采莲爱莲花,别郎惜侬家。
侬家见郎时,桃腮柳叶眉。
眉梢翠初润,含情羞一瞬。
分明云母屏,映出鸦雏鬓。
宛转取郎怜,别郎尚依然。
还将见郎貌,送郎出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