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坐心神静,虚窗片月悬。
帘波三尺水,炉篆一痕烟。
凉露坠高树,素河明远天。
此中清妙境,无隙入尘缘。
默坐心神静,虚窗片月悬。
帘波三尺水,炉篆一痕烟。
凉露坠高树,素河明远天。
此中清妙境,无隙入尘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默坐时内心的平和与外界景物的和谐之美。
首句“默坐心神静”,开篇即点明了主题——静坐冥想。诗人选择在一片寂静中,让心灵得以沉淀,摒弃杂念,达到内心的平静状态。这种静坐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人在繁忙的世界中寻得一方净土。
接着,“虚窗片月悬”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窗外,只见一轮孤月高悬于虚窗之上,月光洒落,为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月与窗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超脱。
“帘波三尺水,炉篆一痕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的情景。轻柔的帘幕随风波动,仿佛是三尺深的水面轻轻荡漾;而炉中的香篆袅袅升起,如同一道细长的烟痕,缓缓飘散。这两句通过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感受,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幽静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小天地之中。
“凉露坠高树,素河明远天”则将视角拉回室外,高树上滴落的露珠,映照着远处明亮的天空。露珠与天空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此中清妙境,无隙入尘缘”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情境的深刻感悟。在这份清妙的境界中,没有一丝尘世的烦恼能够侵入,只有纯粹与宁静相伴。这不仅是对当下环境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以静坐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与哲思,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文章蟠窟蛟蛇黑,精神紧峭冰玉白。
置君承明天禄中,富贵不待相促迫。
学参诸老居二四,气凛群儿压千百。
生平不主疽与环,况复侯封羡贲赫。
蹉跎无便凌风云,归伴凡鱼东海窄。
袖馀闽越奇杰气,掩藏光怪恣窥摘。
如今老境谢纷华,斥去浮花收粟麦。
我来两见鸣春禽,低向藋间飞拍拍。
有时乘兴骋诗俊,稗说谰言都不择。
鱼还非子子非我,肝胆相忘总无隔。
苦无分遇食太仓,近犬惊人屡遭责。
一身何必要赢馀,我为鼠谋从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