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曾几宿,今昨率逢春。
雨过树如沐,候寒花待嚬。
马嘶墙外客,鸟诉座中人。
西北纵遥目,峰皴一带银。
往来曾几宿,今昨率逢春。
雨过树如沐,候寒花待嚬。
马嘶墙外客,鸟诉座中人。
西北纵遥目,峰皴一带银。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良乡行宫所见的晚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首句“往来曾几宿,今昨率逢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暗示了诗人在此地停留多日,而如今又正值春日,透露出一种时光流转、季节更迭的感慨。
接着,“雨过树如沐,候寒花待嚬”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雨后树木焕发生机,仿佛得到了洗涤;而花朵则似乎在等待寒冷退去,准备绽放。这种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
“马嘶墙外客,鸟诉座中人”则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马的嘶鸣和鸟的啼叫,不仅表现了外界的动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活动。马嘶可能代表了远方的客人,而鸟语则可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
最后,“西北纵遥目,峰皴一带银”将视线拉远,描绘了西北方向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银白色的光辉。这一景象既壮阔又宁静,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捕捉,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香消梦觉。黯然惊又早,浮生半百。
青鬓花封当日语,添取几丝华发。
绮思纷来,回文自解,总是前生业。
空中楼阁,醉时书破四壁。回首。
辛苦三迁,鸡窗十载,千里经风雪。
倚闾高堂愁日暮,望断凤城双阕。
杏雨黏衣,曲江春暖,此愿知何日。
少年莫负,花明柳暗时节。
春愁未醒,忽春风吹送,春情如水。
春浅春深春不觉,暗袭春人衣袂。
春思朦胧,春魂淡宕,春梦霏霏坠。
日高春暖,晓莺啼破春睡。
堪爱阑亚凭香,帘低浮艳,画到空濛际。
一片浓芬无著处,散入碧纱窗里。
不是旃檀,并非沈速,薰遍繁华地。
隔墙邻女,可曾猜是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