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通略彴,遂至纳清亭。
长路怜幽草,崇岩下晓星。
渔榔前浦歇,樵斧远山停。
谁咏《高轩过》,将为驻马听。
西风秋瑟瑟,白雨昼冥冥。
又是新安道,群峰不断青。
一湾通略彴,遂至纳清亭。
长路怜幽草,崇岩下晓星。
渔榔前浦歇,樵斧远山停。
谁咏《高轩过》,将为驻马听。
西风秋瑟瑟,白雨昼冥冥。
又是新安道,群峰不断青。
这首清代锡珍的《纳清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一湾通略彴",引导读者进入清幽的环境,随后到达纳清亭。沿途的"长路怜幽草",展现出对路边小草的怜爱,以及"崇岩下晓星",暗示了黎明时分的寂静和壮丽景色。
接下来,"渔榔前浦歇,樵斧远山停"进一步描绘了渔夫和樵夫在亭子附近暂时歇息的情景,增添了生活的烟火气息。诗人以"谁咏《高轩过》,将为驻马听"表达了对过往文人墨客在此驻足吟咏的想象,增添了文化韵味。
"西风秋瑟瑟,白雨昼冥冥"两句,通过秋风和阴雨,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与上文的宁静形成对比。最后,"又是新安道,群峰不断青"以新安道的群山连绵不断,青翠欲滴的形象,收束全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纳清亭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正淡烟疏雨,梅子黄时,清和天气。
阿母当年,暂辍瑶池会。
霞帔星冠,霓旌羽纛,下碧霄云际。
恰与瞿昙,同时共日,降人间世。
裼寝开祥,斑衣祝寿,一种灵椿,两枝仙桂。
满引玻璃,且向今霄醉。
待看阶庭,蓝袍交映,奉板舆游戏。
到得蟠桃,熟时归去,已三千岁。
老去无心,看尽青山,山前暮云。
问重来海燕,乌衣安在,乍归辽鹤,华表空存。
世路悠悠,风尘渺渺,白发相催乌兔频。
浮生事,算天涯海角,谁是闲人。
几番甲子庚申。
看青草年年秋又春。
笑武陵源上,桃花未实,昆仑山下,瑶树长新。
霓羽飘零,蛾眉萧飒,欲觅神仙隔两尘。
草堂在,但休教山鬼,夜半移文。
衮衣绣裳,彤弓卢矢,山西将门。
自雪岭蓬婆,夷成坦道,炎州蜓獠,剗去连营。
吴越儿童,江淮草木,七见元戎识姓名。
争知道,这一隅斗大,尚借麾旌。
西风吹下天声。
看万骑貔貅入井陉。
彼山棚魍魉,雷霆震击,海濒赤子,天日开明。
事业方来,乾坤无尽,千古英雄不偶生。
从兹去,看云台翼轸,麟阁丹青。
尚书当年,蓬矢桑弧,初度佳期。
是词林老虎,文场威凤,人中祥瑞,天下英奇。
太守买臣五十岁,中书坡老五十一岁,五十二年回首非。
人间事,且开眉一笑,醉倒金卮。
阿婆还忆年时。
也曾趁鸿胪拜玉墀。
念青衬荷叶,嫁衣尚在,青铜菱影,破镜犹遗。
半席寒毡,一官俯首,造物还应戏小儿。
问天道,看是他谁戏我,我戏他谁。
孔盖霓旌,月佩云裳,人间女仙。
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明朝最处,好是明年。
戏舞称觞,一堂家庆,眼见儿孙曾又玄。
奇绝处,看菱花白发,不改朱颜。
当年。
手种红莲。
笑几度桑田沧海乾。
想蟾胎炼就,紫皇灵药,龙髯飞坠,玉女云軿。
青鸟重来,红霞俨在,一曲云和犹未闲。
羞尘世,把蛾眉蝉鬓,空为谁妍。
更静钟初定。
卷珠帘、人人独立,怨怀难忍。
欲拨金猊添沈水,病力厌厌不任。
任蝶粉、蜂黄消尽。
亭北海棠还开否,纵金钗、犹在成长恨。
花似我,瘦应甚。
凄凉无寐闲衾枕。
看夜深、紫垣华盖,低摇杠柄。
重拂罗裳蹙金线,尘满双鸳花胜。
孤负我、花期春令。
不怕镜中羞华发,怕镜中、舞断孤鸾影。
天尽处,悠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