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初褪骕骦裘,尘静偏宜杏雨收。
千树上林香带旭,数枝横店色如秋。
全侵紫陌纷游骑,碎拂青帘认酒楼。
欲置品题何所似,霞标高建赤城头。
看花初褪骕骦裘,尘静偏宜杏雨收。
千树上林香带旭,数枝横店色如秋。
全侵紫陌纷游骑,碎拂青帘认酒楼。
欲置品题何所似,霞标高建赤城头。
此诗描绘了杏花盛开的景象,细腻地展现了杏花之美与环境的和谐。首句“看花初褪骕骦裘”以褪去厚重裘衣的景象,暗示春暖花开,为下文铺垫。接着“尘静偏宜杏雨收”,写出了在宁静的环境中,杏花在细雨中显得格外宜人。接下来的“千树上林香带旭,数枝横店色如秋”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千树之花与晨光相映衬,色彩斑斓,又以数枝横斜的杏花比作秋天的景色,既展现了花的繁盛,也突出了其独特的韵味。
“全侵紫陌纷游骑,碎拂青帘认酒楼”则进一步描绘了杏花盛开时的热闹场景,紫色的道路上,游人骑马穿梭,而酒楼前的杏花则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欢迎过往的行人。最后,“欲置品题何所似,霞标高建赤城头”表达了诗人对杏花难以言喻的赞美之情,将其比作霞标,高耸于赤城之巅,寓意着杏花如同霞光般耀眼,令人赞叹不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杏花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圣朝用中典,前代所未侔。
一罚有失平,天子以为忧。
祥刑慎处纠,辍子蓬莱丘。
御前赐印纸,尽部东南州。
才豪勇自放,霜隼凌高秋。
清风翩两旗,八月下吴舟。
勉哉树休问,考绩待其尤。
毋忘临觞赠,义重闺台游。
巢由没已久,风迹旷不嗣。
长啸箕颍间,悲风肃然至。
传闻龙山下,茅屋架三四。
中有隐者栖,读书乐仁义。
饱观人事变,深钩易象秘。
耕田给衣食,乡里沾赈遗。
呦呦山鹿群,摩抚驯不畏。
乃知至仁心,足以通异类。
声名自驰击,我心晏无累。
寤寐想斯人,安得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