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
《夏日苦热同长孙主簿过仁寿寺纳凉》全文
唐 / 杨巨源   形式: 古风

火入天地垆,南方正何剧。

四郊长云红,六合太阳赤。

赫赫沸泉壑,燄燄燋砂石。

思减祝融权,期匡诸子宅。

因投竹林寺,一问青莲客。

心空得清凉,理證等喧寂。

开襟天籁回,步履雨花积。

微风动珠帘,惠气入瑶席。

境闲性方谧,尘远趣皆适。

淹驾殊未还,朱栏敞虚碧。

(0)
翻译
烈火燃烧天地炉,南方此刻多么酷热。
四周天空布满红云,整个世界太阳炽热如赤。
炽热的泉水在山谷沸腾,灼热的砂石焦黑一片。
心中的忧虑渐减,希望能像祝融一样帮助你们安居乐业。
于是前往竹林寺,向青莲仙人求教。
内心清净得到清凉,道理明白如同寂静无声。
敞开胸怀聆听天籁,脚下踏着雨花积累的宁静。
微风吹动珠帘轻摆,慈悲之气融入玉席。
环境清幽性格宁静,远离尘世烦恼心情舒畅。
沉浸其中仍未离去,朱红色栏杆映衬着碧绿的景色。
鉴赏

此诗描绘炎热夏日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烈日酷暑的感受。首句“火入天地垆”形象生动,直接传递出火热如同侵袭天地之势,接着“南方正何剧”则点明夏季炎热的严峻。随后的“四郊长云红,六合太阳赤”进一步渲染了烈日下的天空景象。

然而,诗人并未在这酷暑中感到绝望,而是寻找了一处清凉之地——仁寿寺。这一转折点出现在“因投竹林寺,一问青莲客”两句中。这里的“投”和“问”字眼生动,传达了诗人对于避暑之所的期待和询问。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写了仁寿寺内清凉宜人的环境:“心空得清凉,理證等喧寂。”“开襟天籁回,步履雨花积。”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将外界的热与静谧、安宁的情景相对照,突显了寺内的清净和平和。

最后几句则是对仁寿寺境界的赞美:“微风动珠帘,惠气入瑶席。”“境闲性方谧,尘远趣皆适。”诗人在这里似乎已经忘却了外面的酷暑,而沉浸于这片刻的宁静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炎热与寺院清凉之间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烦恼、寻求心灵慰藉的主题。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用词精准,语言流畅,是一篇颇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杨巨源

杨巨源
朝代:唐   字:景山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生辰:789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猜你喜欢

次韵李参政龙鹤山庐·其四

世事从头数,时机触眼奇。

山灵莫留客,大厦要人枝。

(0)

清源寺

踏破祖师关,参黄仍吊颜。

龙分一脉水,鹤占半屏山。

塔影浮云外,松阴落照间。

本因閒到此,吟苦不能閒。

(0)

奚帑院挽词二首·其一

历官凡有几,五驾令君车。

健吏犹难色,儒生未必疏。

廪饥祠有像,乡饮礼成书。

惜阻蒲轮召,申公八十馀。

(0)

感寓四首·其一

采薇人固高,饮露蝉遂清。

谋兹一粒粟,举世共营营。

营营亦多涂,中有亏与盈。

陋巷一箪食,朱门九鼎烹。

穷达各有命,繄谁主权衡。

吾生未可必,秋风白发生。

(0)

观村中祷雨三首·其三

西村送龙归,东村请龙出。

西村雨绵绵,东村犹出日。

共称西人良,或是穷可恤。

谁知所雨粟,尽入东村室。

儒生无爱憎,但喜蔬蓏实。

通年一饱厨,犹在兔园帙。

(0)

山中玩物杂言十首·其四

见狗须不走,见蛇须拱手。

不走尔非偷,拱手亦相厚。

无欺物自信,能胜谁肯负。

不见吴山虎,郭文探其口。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