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烟袅袅上晴丝,伴阅长须送似诗。
眼著昏花予已老,句锵哀玉子能奇。
随人趋步庸非俗,取意妆梳自入时。
大手只宜台閤里,不应犹话鹿门期。
炉烟袅袅上晴丝,伴阅长须送似诗。
眼著昏花予已老,句锵哀玉子能奇。
随人趋步庸非俗,取意妆梳自入时。
大手只宜台閤里,不应犹话鹿门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墨客的闲适画面。首句“炉烟袅袅上晴丝”,通过袅袅上升的炉烟,展现了静谧而清雅的环境,犹如丝丝缕缕的诗意在空气中飘荡。接下来,“伴阅长须送似诗”则刻画了诗人胡运属沉思的模样,他的长须仿佛与诗行相伴,传递出岁月沉淀的智慧和诗情。
“眼著昏花予已老”,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视力衰退,但内心依旧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敏锐。他赞赏胡运属的诗句独特,“句锵哀玉子能奇”,认为其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富有奇思妙想。
“随人趋步庸非俗”,诗人称赞胡运属的举止不落俗套,显示出他的独特个性和艺术追求。同时,“取意妆梳自入时”进一步赞美他的创作能够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感。
最后两句“大手只宜台閤里,不应犹话鹿门期”,诗人认为像胡运属这样的才子应置身于朝廷或文坛的中心,而不是期望隐居山林,表达了对他在公众场合发挥作用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友人的才情和人生态度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深热爱和对人才的欣赏。
能任衣冠此一君,西周以下孰堪云。
叹髀非关求将急,伤心惟有佐民殷。
坚边设堠兵徐偃,吠狗鸣鸡人自欣。
北邮始息龙堆焰,南尉初通瘴岭云。
赐半田租今屡见,十馀钱粟古谁闻。
六七十翁忘市井,如小儿状日为群。
已除秘祝加圭币,岂令衣绨杂绣纹。
生止露台安故室,死留瓦器罢高坟。
为汉太宗真莫愧,呜呼仁哉可曰文。
仁以胜残刑果措,文不废武意长勤。
申屠尚肃高朝纪,周亚终传细柳军。
二十三年培四百,百千万载共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