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岛帆寒,窗檠短、憔悴天涯羁客。
亭皋凋木叶,怕东篱秋瘦,照人无色。
泛绿萸尊,蹴红绳屐,芳草还堪眠藉。
迷离西崦路,算斜阳虽好,乱云重幂。
况催近黄昏,霎时风雨,满城沈寂。中原劳目极。
星星火、一望平原赤。
况又是、齐乌争幕,辽鹤迷归翅。低垂空留残翮。
那怪高飞雁,烟水阔、远怀沙碛。奈圆月,非今夕。
苍霭环合,山下归途如漆。迟明问谁耐得。
正岛帆寒,窗檠短、憔悴天涯羁客。
亭皋凋木叶,怕东篱秋瘦,照人无色。
泛绿萸尊,蹴红绳屐,芳草还堪眠藉。
迷离西崦路,算斜阳虽好,乱云重幂。
况催近黄昏,霎时风雨,满城沈寂。中原劳目极。
星星火、一望平原赤。
况又是、齐乌争幕,辽鹤迷归翅。低垂空留残翮。
那怪高飞雁,烟水阔、远怀沙碛。奈圆月,非今夕。
苍霭环合,山下归途如漆。迟明问谁耐得。
这首《大酺·香江登高》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首句“正岛帆寒”便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接着,“窗檠短、憔悴天涯羁客”,通过描写简陋的居所和疲惫的旅人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漂泊之苦。
“亭皋凋木叶,怕东篱秋瘦,照人无色。”这一句通过秋天落叶的景象,表达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哀愁与萧瑟感。诗人似乎在害怕秋天的瘦弱与凋零,映射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泛绿萸尊,蹴红绳屐,芳草还堪眠藉。”这里以绿酒、红鞋、芳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画面,但随后的“迷离西崦路,算斜阳虽好,乱云重幂”又将画面拉回现实,斜阳虽美,却被乱云遮蔽,象征着美好事物背后的无奈与局限。
“中原劳目极。星星火、一望平原赤。”这两句描绘了辽阔的中原大地,火光点点,一片赤红,既展现了壮丽的景观,也暗含了战争或灾难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况又是、齐乌争幕,辽鹤迷归翅。”这里以“齐乌争幕”、“辽鹤迷归翅”等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
“低垂空留残翮。那怪高飞雁,烟水阔、远怀沙碛。”诗人借雁南飞的形象,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与向往,同时也感叹于自己无法自由飞翔,被束缚在现实的困境之中。
最后,“奈圆月,非今夕。苍霭环合,山下归途如漆。迟明问谁耐得。”诗人面对圆月,却只能感叹并非今夕,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而“山下归途如漆”则形象地描绘了归途的艰难与黑暗,预示着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