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天竺》
《上天竺》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天竺天一方,震旦兹亦有。

闻之一切法,事必遇其偶。

崎岖入葱茜,步步离尘垢。

台传康乐翻,石识李源友。

大士昔示相,聊藉仁谦手。

灵感无不应,香市倾城走。

恒处菩提座,此理人知否。

文通教易禅,适足启笑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佛教圣地天竺的向往与探索,以及在天竺所见所感的深刻哲思。诗人以“天竺天一方,震旦兹亦有”开篇,将天竺与中国的联系巧妙地勾勒出来,表达了对遥远佛教文化的敬仰与向往。

“闻之一切法,事必遇其偶”,点明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无论身处何方,都能遇到相应的佛法启示。接着,“崎岖入葱茜,步步离尘垢”描绘了进入佛教圣地的艰难旅程,同时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之旅,每一步都远离世俗的束缚和烦恼。

“台传康乐翻,石识李源友”通过引用历史上的两位高僧康乐和尚和李源,强调了佛教文化在天竺的深厚传承和影响,以及它跨越时空的力量。康乐和尚和李源都是在中国传播佛教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故事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连接中印佛教文化的桥梁。

“大士昔示相,聊藉仁谦手”提到大士(可能指观世音菩萨)曾经显现相貌,借助仁谦之手传达佛法,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普渡众生、慈悲为怀的精神。仁谦作为传递者,象征着佛法在人间的传播和实践。

“灵感无不应,香市倾城走”描绘了天竺寺庙中的香火旺盛,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寻求灵感和智慧。这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力,也体现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

“恒处菩提座,此理人知否”则提出了一个深奥的问题:是否每个人都能够常坐菩提座,即是否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的智慧?这个问题引人深思,鼓励读者去探索和实践佛法的真谛。

最后,“文通教易禅,适足启笑口”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结束,暗示了佛法的教义虽然深奥,但通过恰当的解释和应用,可以让人会心一笑,感受到佛法的智慧和乐趣。这不仅是对佛法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倡导,即以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竺佛教文化的描绘和对佛法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智慧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送方元素会黎秘书葬还里

往棹凉风发,归装淑景温。

河山酣畅地,翰墨死生恩。

负局轻逾岭,怀铅尚及门。

伤心兼恨别,欲赋已销魂。

(0)

邀邓太素欧于奇周孟修卢时行陈彝甫但和叔汪于海张明用彭次嘉王显之魏伯饶辟疆同集贤士湖上

湖山看不厌,秋尽最宜人。

枫叶经霜醉,蘋花过雨新。

萦回盘马客,潇洒好鹅宾。

携手论文处,行藏已出尘。

(0)

池上纳凉履方履中二侄挟琴携酒索临禊帖醉后并示堚儿

小阮发清兴,绿尊能为携。

池头千个竹,烟月使人迷。

琴罢思焦尾,书成损赫蹄。

酣呼居语尔,慎勿贱家鸡。

(0)

炼真宫

九华宫殿草菲菲,公主西游去不归。

底事不如秦弄玉,至今青鸟恨双飞。

(0)

圣驾南狩楚中有诏免迓

法驾乘春出上雍,千官剑佩肃雍雍。

分禋四岳登新典,望历三湘属旧封。

江草遥怜敷宠色,岩花应似被恩容。

宸游自识群情洽,欲向周南叹不逢。

(0)

和张都宪合欢莲房

宪台台下有莲塘,一种高荷迥异常。

乍见仙花开并蒂,旋看瑶实结双房。

垂垂共压秋波净,袅袅同沾晓露凉。

绝胜当年连理瑞,画图还拟进明光。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