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可嗟今已往。化来老少皆归向。
佛念一声分一镪。声才响。一声一佛虚空上。
八万四千奇妙相。光明寿命皆无量。
金色臂垂千万丈。鹅王掌。誓来迎接归安养。
善导可嗟今已往。化来老少皆归向。
佛念一声分一镪。声才响。一声一佛虚空上。
八万四千奇妙相。光明寿命皆无量。
金色臂垂千万丈。鹅王掌。誓来迎接归安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可旻的《渔家傲》之一,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的向往和崇敬。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与信仰。
“善导可嗟今已往”,开篇即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和感慨。这里的“善导”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善知识,即引导众生走向正道的师父。诗人通过这一句字,传达了对过去时代或境遇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化来老少皆归向”,则描绘了一种景象:不论老少,都被佛法所吸引,归向于佛的教诲。这反映出佛教在当时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力,以及它对于人们心灵的巨大吸引。
“佛念一声分一镪”,此句用了比喻手法,将佛教的念头与货币单位相比较,形象地表达了每一次对佛的念诵都如同积累财富一般,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紧接着,“声才响,一声一佛虚空上”,则是用听觉和视觉交织出的意境,每一个声音都像是召唤出一个佛像在虚空中显现。
“八万四千奇妙相”,此句直接引用了佛教经典中的概念,指的是佛的种种神通变化,这里形容佛陀无尽的智慧和神通。诗人通过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对佛法奥义的理解,也表达了一种敬仰之情。
“光明寿命皆无量”,进一步强调了佛法所蕴含的深远意义,暗示佛陀的智慧和生命力是无边际的。接着,“金色臂垂千万丈”,则具体描绘了佛像的庄严相貌,其中“金色臂”象征着纯洁与尊贵,而“垂千万丈”则形容其慈悲如海,广大无边。
最后,“鹅王掌。誓来迎接归安养”,这里的“鹅王掌”可能是对佛教中某种修行状态或神态的隐喻,结合全诗内容,此处应指的是佛陀或者菩萨以慈悲之手引导众生。而“誓来迎接归安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虔诚信仰,以及对佛教理想中和平、安宁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仪式、佛像以及佛法智慧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宗教情感和艺术造诣,是一篇融合了佛教元素与个人情怀的佳作。
无子未尝忧,有子悲不育。
妙赞世所稀,我穷焉得鞠。
所嗟百日间,奔走无停躅。
贺者犹在门,房中已闻哭。
汝病吾不知,汝名人已录。
我无高飞翼,安用烦羁束。
奉身如拱璧,世乱遭指目。
祸福来无端,每虞连骨肉。
殇子古称寿,彼苍非汝毒。勿羡彭与?,贪生恒局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