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无骨可封侯,漫来学省陪英游。
逸兴未忘河朔饮,羁踪已分周南留。
久负云山竟缘底,百指饥寒良坐此。
鬓毛苍苍已难拣,何时却到云山里。
休问归囊金有无,采芝酌水延朝晡。
未要学仙跨威凤,况肯作诗嘲训狐。
藜杖芒鞋乐复乐,老藤悬花当罗幕。
月明须上最高峰,横竹一声秋万壑。
自怜无骨可封侯,漫来学省陪英游。
逸兴未忘河朔饮,羁踪已分周南留。
久负云山竟缘底,百指饥寒良坐此。
鬓毛苍苍已难拣,何时却到云山里。
休问归囊金有无,采芝酌水延朝晡。
未要学仙跨威凤,况肯作诗嘲训狐。
藜杖芒鞋乐复乐,老藤悬花当罗幕。
月明须上最高峰,横竹一声秋万壑。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和抱负的自我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自怜无骨可封侯,漫来学省陪英游" 表示诗人对于自己没有被封侯(即没有得到官职)的遗憾,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跟随英俊的人物游历四方。
"逸兴未忘河朔饮,羁踪已分周南留" 这两句表明诗人的兴趣爱好仍然是对美酒的享受,并且他的足迹已经遍布在河朔一带和周南地区。
"久负云山竟缘底,百指饥寒良坐此" 这里则描绘了诗人长时间背负着理想和抱负,在云山之下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即使是在饥饿和寒冷中,也能安心地坐在那里。
"鬓毛苍苍已难拣,何时却到云山里"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再次回到云山的期盼。鬓毛苍苍意味着岁月的流逝和头发的斑白,而“何时却到”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休问归囊金有无,采芝酌水延朝晡"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不再计较物质财富(如归囊中的金钱),而是选择了采集灵芝、品尝清泉的生活,以此来延长自己的寿命。
"未要学仙跨威凤,况肯作诗嘲训狐" 这里则表明诗人并没有想要成为仙人的野心,也不愿意去写诗来讽刺或教训他人(如同古代的故事中智者嘲笑愚蠢的狐狸)。
"藜杖芒鞋乐复乐,老藤悬花当罗幕"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手持藜草做成的手杖,穿着粗糙的芒鞋,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享受自然之美,并且将老藤上的花朵作为装饰。
"月明须上最高峰,横竹一声秋万壑"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明月下攀登至最高峰时的感慨,以及通过横吹竹笛所发出的声音与秋天万壑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