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来何处更追寻,放旷谁论古与今。
风带泉声流谷口,云和山影落潭心。
资身自有衣中宝,济世谁藏室内金。
策杖偶来林下坐,鸟声相和唱圆音。
达来何处更追寻,放旷谁论古与今。
风带泉声流谷口,云和山影落潭心。
资身自有衣中宝,济世谁藏室内金。
策杖偶来林下坐,鸟声相和唱圆音。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延寿所作的《山居诗》第六首,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宁静。首句“达来何处更追寻”,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他已经不再执着于外界的追求。接下来,“放旷谁论古与今”表达了诗人豁达的心境,不拘泥于历史与现实的比较。
“风带泉声流谷口,云和山影落潭心”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风声潺潺,泉水在山谷间回荡,云影倒映在潭水之中,营造出一种空灵而静谧的意境。诗人寓情于景,将自己的心境融入自然之中。
“资身自有衣中宝,济世谁藏室内金”这两句富有哲理,意指个人修养与内在价值才是真正的财富,而非外在的物质。诗人强调的是精神的富足和内心的慈悲。
最后,“策杖偶来林下坐,鸟声相和唱圆音”写诗人独自在林下小憩,鸟儿的鸣叫声仿佛与他的心境共鸣,形成和谐的旋律,象征着生活的简单和心灵的圆满。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禅意人生观。
别离一何久,迢递阻音形。
重上君子堂,相见眼终青。
君颜尚冰玉,我鬓已星星。
借问十载间,风波两蓬萍。
岭剑各万埯,心目多所经。
归来且强健,怳然真梦醒。
可怜万修竹,清音玉珑玲。
萧条媚寒日,约略环翠屏。
相携复一笑,芝兰有余馨。
孤云自舒卷,野鹤来青冥。
平生阅群彦,十八九凋零。
吾徒亦何愿,毕景依林坰。
种秫令可酿,储粟常满瓶。
琴书奉娱玩,足以陶性灵。
千载伐木篇,此意神所听。
往来亦奚惮,江浦堪扬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