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超六合,造物期同游。
飘飘无根蓬,荡荡不系舟。
江河罔知返,日夕惟东流。
鸣鸠尔何为,户牖思绸缪。
人生底用愁如织,朝看朱颜暮无色。
何如生死两忘怀,日月梭飞任交掷。
君不见秦皇入海求方瞳,包括区宇摧群雄。
沙邱辒辌鲍鱼臭,一世万世今何功。
又不见班生投笔踰流沙,封侯万里威远加。
玉门东望不可入,上书祈请心咨嗟。
我生于人何所为,即死于人何所悲。
乌鸢蝼蚁何所苦,珠襦玉柙何所辉。
不如生前赋诗饮酒放浪山水间,死与造物默默还同归。
至人超六合,造物期同游。
飘飘无根蓬,荡荡不系舟。
江河罔知返,日夕惟东流。
鸣鸠尔何为,户牖思绸缪。
人生底用愁如织,朝看朱颜暮无色。
何如生死两忘怀,日月梭飞任交掷。
君不见秦皇入海求方瞳,包括区宇摧群雄。
沙邱辒辌鲍鱼臭,一世万世今何功。
又不见班生投笔踰流沙,封侯万里威远加。
玉门东望不可入,上书祈请心咨嗟。
我生于人何所为,即死于人何所悲。
乌鸢蝼蚁何所苦,珠襦玉柙何所辉。
不如生前赋诗饮酒放浪山水间,死与造物默默还同归。
这首元代诗人岑安卿的《和王子英醉后歌》以超脱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生死的理解。诗人以"至人"和"造物"开篇,描绘了一个超越世俗界限、追求与自然同游的理想境界。接下来,他运用"飘蓬"和"不系舟"的意象,表达出人生的漂泊不定和自由自在。
诗人感慨江河东流、日月如梭,暗示生命的短暂和流逝,同时借鸣鸠之问引发对人生忧虑的反思。他提出"生死两忘怀"的观点,主张不必过于执着于生命的长短,而应享受当下,纵情山水。
诗中提到秦始皇和班超的历史人物,前者寻求长生不老,后者渴望封侯建功,但最终皆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以此警示世人。诗人自我反思,认为在生死面前,人的存在并无太大意义,乌鸢蝼蚁的苦乐与贵贱荣华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诗人选择在生前放浪形骸,享受诗酒山水,视死如归,表达了对人生豁达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智慧和对生命哲理的独特见解。
陇上耕耘日,隆中啸傲时。
分荆存霸迹,入蜀定皇基。
建业元将命,成都迄受遗。
交邻吴壤服,讨贼魏廷知。
旧鼎三垂叶,新图八阵移。
七擒降孟获,十倍胜曹丕。
大将嗤巾帼,追兵怯鼓旗。
伏龙人羡艳,如虎敌纷披。
绝栈巴山曲,丛祠汉水湄。
炎精垂烬夕,泪尽杜陵诗。
众木凋零后,群芳烂漫时。
移从新上苑,采忆旧东篱。
玉琫交璀璨,金钿斗陆离。
色披罗幔蚤,香度绣屏迟。
缀席千霞艳,浮觞片月宜。
含霜晨缥缈,冒雨夕淋漓。
隐士岩边植,骚人泽畔持。
何如酌甘谷,万寿献彤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