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至元廿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得宣命诣朝可庵有诗不敢当次韵以谢·其一》
《至元廿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得宣命诣朝可庵有诗不敢当次韵以谢·其一》全文
宋 / 方逢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雪棹殷勤泛剡溪,吟香为拂案头埃。

老躯久已乞骸去,瘦骨应难入画来。

但愿东皇怜病瘦,早从西华觅云台。

当年自是渠无分,明主何曾弃不才。

(0)
注释
剡溪:古代浙江的水名,这里指代泛舟游赏之地。
吟香:诗人的墨香或书香,代指创作诗歌的行为。
云台:古代宫殿的高台,此处比喻理想的归宿或仙境。
渠:古代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
弃不才:抛弃没有才能的人,诗人自谦之词。
翻译
在殷勤的雪花中划动小舟于剡溪,诗香缭绕拂去书案上的尘埃。
年迈的身体早已渴望归隐,瘦弱的身躯恐怕难以入画框之中。
只希望东皇帝君怜悯我病弱之态,尽快从西华仙境寻觅一处安身之地。
当年才华本就不属于权贵,英明的君主又怎会舍弃我这无能之才?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逢振所作,体现了诗人在至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得知自己被宣召入朝的喜悦与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皇恩的期待和自谦不才的谦虚态度。

首句“雪棹殷勤泛剡溪”,诗人以“雪棹”比喻自己的笔墨,表达了他对书写的热爱与专注,以及在静谧的环境中(如同泛舟于清澈的剡溪)寻求灵感。

接着,“吟香为拂案头埃”,则描绘诗人在书房内吟咏佳句,字里行间散发出淡雅之香,这种香气化作了案上细微的尘埃,象征着文学创作的神圣与高洁。

“老躯久已乞骸去,瘦骨应难入画来”,诗人以自谦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年迈体衰,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即使是画家也难以将其瘦弱之躯描绘下来,这里传递了一种对身心健康的关切。

“但愿东皇怜病瘦,早从西华觅云台”,诗人表达了希望上天能够体恤自己的不幸与疾病,期望能早日康复并得到朝廷的赏识,前往西华(指宫殿或高位)的“云台”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最后,“当年自是渠无分,明主何曾弃不才”,诗人回忆往昔,认为自己从未有过错行,也表达了对君王的信任,相信明智的君主不会轻易放弃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才。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不仅展现了其个人情感与期许,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时代背景下的士人情结——即对朝廷的忠诚与期待,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的深刻联系。

作者介绍

方逢振
朝代:宋

宋严州淳安人,字君玉。方逢辰弟。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历国史实录院检阅文字,迁太府寺簿。宋亡,退隐于家。元世祖诏起为淮西北道按察佥事,辞不赴。聚徒讲学于石峡书院,学者称“山房先生”,以之配祀于蛟峰。有《山房集》。
猜你喜欢

石琉璃

瑞石莹然冰雪姿,琢成宝月半如规。

骊珠出海光犹湿,牛渚燃犀照不遗。

丈室明涵金色界,禅关朗映白毫眉。

蒲团坐看炉烟袅,天禄何烦太乙藜。

(0)

春吟

东风吹我衣,不能开我眉。

何曾如草木,动辄得芳菲。

有葽皆秋气,无声不子规。

踏青驱拄杖,席地误沾泥。

呼仆抬愚谑,过僧值掩扉。

会心行到且,疏雨促人归。

(0)

红梅

一种冰䰟物已尤,朱唇点缀更风流。

岁寒未许东风管,澹抹秾妆得自由。

(0)

读唐书李白传

汾阳微日无人识,独有青莲赏最真。

再造唐家缘救免,可知卓见出诗人。

(0)

天仙子.咏兰

绿窗春倦娇无力。云鬟低亸抛书立。

素心人对素心花,频玩阅。料应说。

侬心也是花心洁。

(0)

摊破浣溪沙.怀亚清

月落空庭花影迟。绣屏欹枕梦回时。

咫尺城关鸿雁断,即天涯。

半壁青灯临卫贴,一窗寒雨读陶诗。

别后深闺无限事,总堪悲。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