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君如汤仁,常为无灾惧。
一夫恐不获,贸贸悲辑屦。
二斗东南忧,诏书走晨暮。
陈陈发囷廪,粒食不待诉。
知公经纶手,故以民社付。
汪然叔度陂,不见伟节怒。
德星所临次,民瘼消朽蠹。
祝祠往无愧,飞雨来半路。
耕犁及二麦,浸灌休老圃。
何人执笔书,为瑞非虚语。
应言颍川凤,未要猫相乳。
益欣狱讼少,三尺略细故。
丞掾从歌呼,讴谣入章句。
谢公未赋归,赤子犹待哺。
吾君如汤仁,常为无灾惧。
一夫恐不获,贸贸悲辑屦。
二斗东南忧,诏书走晨暮。
陈陈发囷廪,粒食不待诉。
知公经纶手,故以民社付。
汪然叔度陂,不见伟节怒。
德星所临次,民瘼消朽蠹。
祝祠往无愧,飞雨来半路。
耕犁及二麦,浸灌休老圃。
何人执笔书,为瑞非虚语。
应言颍川凤,未要猫相乳。
益欣狱讼少,三尺略细故。
丞掾从歌呼,讴谣入章句。
谢公未赋归,赤子犹待哺。
此诗由宋代诗人苏过所作,名为《再和》。诗中描绘了君主的仁慈与对百姓福祉的深切关怀。君主如同热水一般仁爱,时刻担忧百姓可能遭遇的灾祸,哪怕是最微小的不幸也不愿百姓受苦。君主的诏令迅速传遍各地,确保粮食充足,百姓无需诉苦便能获得所需。
诗中赞颂君主的治理才能,比之于汪洋大泽,滋养着百姓,消除病痛与祸害。君主亲自前往祭祀祈福,随后便有甘霖降临,助益农事。耕作得以顺利进行,二麦丰收在望,灌溉也使得老圃得以休养生息。诗人感叹,这不仅仅是天降祥瑞,而是君主德政的体现。
诗中还提到,君主的恩泽如同颍川之凤,不仅带来了丰饶,更避免了不必要的纷争,使法律得以清净。官员们在君主的感召下,一同欢歌,百姓的赞美之声化为诗歌,融入文字之中。尽管诗人并未直接引用谢公的归隐故事,但表达了对君主治理下的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百姓对君主的期待与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