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节凌秋发,城门逼晓开。
沟长流水去,野旷远风来。
跋马桥频度,看山客屡回。
川原行未已,齐鲁望悠哉。
汉检天门石,秦碑海岸台。
淡烟横曲阜,旭日上蓬莱。
遗迹怀前古,观风慰好怀。
衢樽须共饮,井税不烦催。
每见桑麻野,深期杞梓材。
行歌方自得,前陟更崔嵬。
宪节凌秋发,城门逼晓开。
沟长流水去,野旷远风来。
跋马桥频度,看山客屡回。
川原行未已,齐鲁望悠哉。
汉检天门石,秦碑海岸台。
淡烟横曲阜,旭日上蓬莱。
遗迹怀前古,观风慰好怀。
衢樽须共饮,井税不烦催。
每见桑麻野,深期杞梓材。
行歌方自得,前陟更崔嵬。
这首《晓出东平州十韵》描绘了诗人清晨从东平州出发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邃的历史感。诗中以“宪节凌秋发,城门逼晓开”开篇,生动地展现了秋天早晨的景象,晨光初照,城门开启,透露出一种庄严而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沟长流水去,野旷远风来”两句,通过流水和远风的动态描绘,营造出广阔而深远的空间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田野之中,感受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跋马桥频度,看山客屡回”则通过行旅者的视角,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反复欣赏与留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川原行未已,齐鲁望悠哉”两句,将视线拉远,引出了对历史与文化的追思,表达了对遥远的齐鲁大地的无限遐想,以及对过往辉煌的深深感慨。
“汉检天门石,秦碑海岸台”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感,通过古代遗迹的描述,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淡烟横曲阜,旭日上蓬莱”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曲阜的烟雾与蓬莱的朝阳,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文化之源与理想之地的向往。
最后,“遗迹怀前古,观风慰好怀。衢樽须共饮,井税不烦催”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同时呼吁人们珍惜当前的美好时光,享受生活,不必过于忧虑。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千里酸风,茂陵客、咸阳古道。
宫门夜、马嘶无迹,东关云晓。
牵上魏车将汉月,忆君清泪知多少。
怅土花、三十六宫墙,秋风袅。
浥露兰,啼痕绕。
画阑桂,雕香早。
便天还知道,和天也老。
独出携盘谁送客,刘郎陵上烟迷草。
悄渭城、已远月荒凉,波声小。
又匆匆、一番元夕,无灯更愁风雨。
人间天上无归梦,惟有春来春去。
愁不语。
漫泪湿香绡,□草人何许。
百年胜处。
还更有琉璃,春棚月架,万眼蝶罗否。
风流事,孤负后来儿女。
可怜薄命三五。
千金无买吴呆处,更说龙飞凤舞。
今又古。
便剩有才情,无分登楼赋。
春醪独抚。
也难觅阿瞒,肯容狂客,醉里试歌舞。
雨萧萧、春寒欲暮。
杜鹃声转□□。
东风与汝何恩怨,强管人间去住。
行且去。
漫憔悴十年,愁得身成树。
青青故宇。
看浩荡灵修,徘徊落日,不乐复何故。
曾听处。
少日京华行路。
青灯梦断无语。
风林飒飒鸡声乱,摇落壮心如土。
今又古。
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红雨。
人生几许。
且赢得刘郎,看花眼惯,懒复赋前度。
不看萸、把酒对名山,无帽厌西风。
渺四海故人,一尊今雨,万里长空。
宇宙此山此日,今夕几人同。
举世谁不醉,独属陶公。
当日白衣几许,漫凄其寄兴,落日篱东。
抚停云六合,借醉托孤踪。
□吊古、不须多感,□古人、那得共杯中。
拼酩酊,明年此会,谁此从容。
甚平生、风流谢客,刀头梦送酸楚。
不堪又得花间曲,猛忆云英霜杵。
闲情赋。
谁催就月明,云鬓犀梳吐。
才情几许。
待遗策重来,吹箫一弄,鸾凤共轻举。
留春住。
买得绿波南浦。
黄金□散如土。
蔷薇洞口三生路。
无奈春光顿阻。
新□绪。
也待见东邻,花艳墙低处。
东风看取。
便娇送飞梭,半摧编贝,笑咏尚高古。
又江南、三月更明朝,便已是南风。
拟强驻韶光,狂追柳絮,卧占残红。
早向尊前沈醉,莫听五更钟。
赢得春工笑,恼杀渠侬。
只道春风不改,□年来岁去,柳密花浓。
但沈腰潘鬓,无复旧时容。
春还是、多情多恨,便不教、绿满洛阳宫。
只消得,无情风雨,断送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