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吞海,而帖适至。事虽偶然,不啻有意。
彼江山者,秀无古今。丘壑市朝,则二其必。
阿大中郎,煌煌虎节。金闺卷怀,亦既殊辙。
同此登览,而趣不同。云霄并翔,翚翟冥鸿。
矢词胸襟,浩荡万里。比兴所存,二疏是企。
清诗胜景,何地无之。不絷不维,景则我随。
征尘障天,我亦倦翼,遗墨未渝,微躬奚息。
南零之波,上派于湓。诗其警予,以谂侯门。
我登吞海,而帖适至。事虽偶然,不啻有意。
彼江山者,秀无古今。丘壑市朝,则二其必。
阿大中郎,煌煌虎节。金闺卷怀,亦既殊辙。
同此登览,而趣不同。云霄并翔,翚翟冥鸿。
矢词胸襟,浩荡万里。比兴所存,二疏是企。
清诗胜景,何地无之。不絷不维,景则我随。
征尘障天,我亦倦翼,遗墨未渝,微躬奚息。
南零之波,上派于湓。诗其警予,以谂侯门。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晁无咎金山诗帖的赞美之作。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在登临壮丽江山之际,恰好收到晁无咎的诗帖,看似巧合,实则寓意深远。他赞赏江山之美,无论古今皆然,但人事变迁,如丘壑与市朝的对比,暗示世事无常。
接着,诗人提到晁无咎,以其为阿大中郎的辉煌形象,象征着才华横溢和威严。然而,即使同样登高望远,他们的追求和心境却各异,如同翔云的鸟儿各有方向。诗人表达了对晁无咎诗才的钦佩,他的言辞豪放,胸怀壮志,令人想起古代贤臣疏广、疏受。
岳珂认为,好的诗歌如同清泉美景,无处不在,能激发人的灵感。他以自己的感受,表达出对自由创作的向往,同时也感叹现实中的束缚和疲惫。最后,他将长江的南零之波与湓江相连,寓意诗的力量可以跨越时空,警醒世人,特别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晁无咎的诗帖,展现了岳珂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高尚人格的推崇。
前年常见云西画,今年始识云西翁。
文章惊世世所重,笔力到老老更工。
流水涓涓石凿凿,一啸长才风雨作。
岂云笔底有江山,自是胸中蕴丘壑。
昨日亭东白云起,怅望吴松满江水。
安得先生乘兴来,写我江南雪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