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花台》
《雨花台》全文
清 / 金武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乍出长干里,难寻朩末亭。

斯台独高峙,战血尚馀腥。

一代论人杰,千秋据地形。

中原氛未靖,哀雁不堪听。

(0)
鉴赏

这首诗《雨花台》由金武祥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通过描绘雨花台的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以及对国家局势的忧虑。

首联“乍出长干里,难寻朩末亭”,以“乍出”二字开篇,暗示了诗人从远方来到此地,寻找一处名为“朩末亭”的地点却难以找到,营造了一种探寻历史遗迹的氛围。这里“长干里”和“朩末亭”都带有历史的沧桑感,隐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颔联“斯台独高峙,战血尚馀腥”,描述了雨花台作为历史见证的独特地位。这里的“斯台”特指雨花台,它独立挺立,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战争故事,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战争遗留下的血腥味。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雨花台的历史厚重与悲壮。

颈联“一代论人杰,千秋据地形”,将视角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对地理位置的感慨。这里“一代人杰”指的是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光辉事迹的人物,而“千秋据地形”则强调了雨花台所在之地的战略重要性,无论是在历史的哪个时代,这个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两句既是对雨花台历史地位的肯定,也是对英雄人物的颂扬。

尾联“中原氛未靖,哀雁不堪听”,将思绪拉回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这里的“中原氛未靖”意味着国家内部或周边地区仍存在不稳定因素,而“哀雁不堪听”则是以哀鸣的雁声象征着人民的苦难与不安,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花台这一历史遗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作者介绍

金武祥
朝代:清

金武祥(1841——1924)清末藏书家、诗人,原名则仁,字溎生,号粟香,又号菽香,别署一厈山人、水月主人等,江苏常州府江阴县(今江阴市)前周镇大岸村(现属璜土镇)人。江阴金氏明永乐年间由常州迁徙至江阴永陵乡。明启祯年间由大阚迁居大岸村。
猜你喜欢

沁园春·得遇真传

得遇真传,便知下手,成功不难。
得癸生之际,抽铅添汞,火休太燥,水莫令寒。
鼓动巽风,扇开炉*,武炼方烹不等闲。
金炉内,个两般灵物,锻炼成丸。
先须打破疑团。
方透归根复命关。
使赤子乘龙,离宫取水,金公跨虎,运火烧山。
金公无言,姹女敛袂,一个时辰炼就丹。
浑吞了,证金刚不坏,超出人间。

(0)

沁园春·曲径旁蹊

曲径旁蹊,三百六十,门门不同。
若泥在一身,终须着物,离于形体,又属顽空。
无有兼行,如何下手,两下俱捐理不通。
修真士,若不知玄窍,徒尔劳工。
些儿妙处难穷。
亲见了、方能达本宗。
况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观之似有,觅又无踪。
个个见成,人人不识,我把天机泄与公。
玄关窍,与虚无造化,总在当中。

(0)

水调歌头 赠和庵王察判

土釜要端正,定里问黄公。
流戊就己,须待山下出泉蒙。
采药堤防不及,行火休教太过,贵在得其中。
执中常不易,天理感而通。
那些儿,玄妙处,实难穷。
自从会得,庵中无日不春风。
便把西方少女,嫁与南陵赤子,相见永和同。
十月圣胎备,脱蜕烁虚空。

(0)

满江红 赠密庵

一粒金丹,这出处、孰知年劫。
若不识根源,怎生调燮。
况是自家元有底,何须着相胡施设。
我分明、举似学仙人,天机泄。
软如绵,硬似铁。
利如金,圆似月。
又不方不圆,无亏无缺。
放则迸开天地穷,收来隐在虚无穴。
问不收不放作么生,应难说。

(0)

沁园春 赠括苍张希微号几庵

不识不知,无声无臭,名曰希微。
只道个便是,全真妙本,人能透得,即刻知几。
闻法闻经,说禅说道,执象泥文都属非。
君还悟,这平常日用,总是玄机。
仍凭决烈行持。
把四象五行收拾归。
会两仪妙合,三元辐辏,一灵不昧,万化皈依。
精气凝神,缘情返性,迸出蟾光遍界辉。
形神妙,向太虚之外,独露巍巍。

(0)

满江红 赠虚庵

日用工夫,只一味、存虚抱素。
会殊途同归,一致百虑。
紫极宫中元气息,调我鼎内三花聚。
问安炉、立鼎事如何,乾金铸。
缚金乌,获玉兔。
捉将来,封土釜。
这火候抽添,更须防护。
至宝圆成明出入,法身形兆无来去。
便潜身、直谒太清宫,神常住。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