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船湖畔作山行,物是人非几变更。
川畔何须问圆泽,世间禅指即三生。
系船湖畔作山行,物是人非几变更。
川畔何须问圆泽,世间禅指即三生。
这首诗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韩淲在湖畔系舟,踏上山行之路,面对“物是人非”的变化,他以圆泽川畔的故事为引,表达了对时间流转与生命轮回的感悟。
“系船湖畔作山行”,开篇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与自然为伴,开始了心灵的旅程。“物是人非几变更”,随着行进,诗人不禁感慨世事无常,人事变迁,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让人深感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接着,“川畔何须问圆泽”,诗人借圆泽的故事,暗示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圆泽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传说中他与一女子有约,转世后女子仍能认出他,这成为了关于轮回与记忆的著名故事。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说,对于过去和未来,无需过分追问,因为它们自有其规律与安排。
最后,“世间禅指即三生”,这句话点明了诗人的哲学观点。他认为,世间的一切,包括人生的各种经历与因果,都可以视为三生轮回的一部分,禅宗的智慧在于理解并接受这一切,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这里的“三生”不仅指过去的前世、现在的今生以及未来的来世,更象征着生命的不同阶段与循环往复的过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面对无常时寻求内心平静的态度。它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的记录,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
点酥娇面试初芳,琢句真须琢玉郎。
聊与一枝论雅素,未须千叶间轻黄。
斜簪髻畔随人好,满覆樽前借客香。
谁引角声人未寝,落梅声裹看晨妆。
街头日夜催槐黄,去去归帆如许忙。
我病公行欠卮酒,少迟饮至共传觞。
断岸留孤棹,层台耸近城。
雁传他邑信,鸥背去年盟。
岁片雪多思,一枝梅有情。
何人在楼上,吹笛暮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