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出矣千载遇,王言大哉万口夸。
闻道朝廷却苞篚,更无方镇进鞭靴。
圣主出矣千载遇,王言大哉万口夸。
闻道朝廷却苞篚,更无方镇进鞭靴。
这是一首颇具政治色彩的诗歌,通过对圣主和王言的颂扬,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尊崇与支持。诗中的“千载遇”暗示着历史上的难得贵人,而“万口夸”则是对于君主赞誉之多,不胜枚举。接下来的“朝廷却苞篚”可能是在描绘朝政的清明,官员们都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而最后的“更无方镇进鞭靴”,则是在强调当前政治形势稳定,没有需要再设立新的边防要塞来抵御外敌。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对当时统治集团的一种肯定和美化,通过高扬君主和朝廷的形象,以此表达作者对于现状的认同与满意。这种手法在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尤其是在宫廷文化中,对于君主的歌功颂德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惟子见知,惟余知子。观行视言,要终犹始。
敬之重之,如兰如芷。形应影随,曩行今止。
百行之首,立人斯著。子之有之,谁毁谁誉。
修名既立,老至何遽。谁其执鞭,吾为子御。
刘略班艺,虞志荀录。伊昔有怀,交相欣勖。
下帷无倦,升高有属。嘉尔晨灯,惜余夜烛。
唐朝画马谁第一,韩干妙出曹将军。
此图无乃干所作,世上有若真空群。
双瞳精荧两耳立,兰筋束骨皮肉急。
何年霹雳起龙池,五花一团云气湿。
当年天子少马骑,远求乌孙诏写之。
即今内厩多如此,纵有麒麟画者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