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风悄寂。藓满侍官袍帻。
冷一角、松阴晚照,抹过龙蛇坏壁。
市羯巫螺曾赛社,银烛底、荔丹蕉碧。
邀神福,饱豚啼,老稚共欢剧。堪惜。
尘荒雉尾,雨雕鸱脊。
闹暗月、琼铺走叶,定有夔魖寄迹。
一自青溪鹃树老,可唤转、小姑兰魄。
只半堵、傀儡台场,谁听絮虫烟夕。
灵风悄寂。藓满侍官袍帻。
冷一角、松阴晚照,抹过龙蛇坏壁。
市羯巫螺曾赛社,银烛底、荔丹蕉碧。
邀神福,饱豚啼,老稚共欢剧。堪惜。
尘荒雉尾,雨雕鸱脊。
闹暗月、琼铺走叶,定有夔魖寄迹。
一自青溪鹃树老,可唤转、小姑兰魄。
只半堵、傀儡台场,谁听絮虫烟夕。
这首《二郎神·破庙》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破败庙宇的凄凉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淡淡的哀愁。
开篇“灵风悄寂”,以静谧的氛围引入,暗示庙宇的荒凉与孤寂。“藓满侍官袍帻”一句,通过苔藓覆盖的细节,形象地展现了庙宇年久失修的状态,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废墟。
接着,“冷一角、松阴晚照,抹过龙蛇坏壁”,描绘了夕阳余晖洒在松树阴影中,映照在残破的墙壁上,如同龙蛇蜿蜒其上,既具画面感又富含象征意味,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侵蚀。
“市羯巫螺曾赛社,银烛底、荔丹蕉碧”两句,通过昔日热闹的集市祭祀场景与如今冷清的庙宇对比,凸显出庙宇的衰败与变迁,同时也暗示了社会风俗的更迭。
“邀神福,饱豚啼,老稚共欢剧”则描绘了庙宇曾经举办祭祀活动时的热闹场面,老少同乐,共享神恩,但如今却只剩下空荡荡的庙宇,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堪惜。尘荒雉尾,雨雕鸱脊”进一步强调了庙宇的荒废与破败,雉尾(古代庙宇上的装饰物)被灰尘覆盖,鸱脊(庙宇屋檐上的兽形装饰)在风雨中雕琢,岁月无情,一切都显得苍凉而悲壮。
“闹暗月、琼铺走叶,定有夔魖寄迹”一句,通过想象夜晚月光下的景象,以及可能存在的神秘生物(夔魖),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和对未知的探索,同时也隐含着对庙宇命运的深思。
最后,“一自青溪鹃树老,可唤转、小姑兰魄”表达了对庙宇古老历史的追忆,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青溪边的鹃树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小姑兰魄(传说中的仙女)是否还能唤回往日的繁华?
“只半堵、傀儡台场,谁听絮虫烟夕”以傀儡戏台作为比喻,暗示庙宇虽已荒废,但历史的记忆犹存,如同烟雾中的絮虫,虽然渺小,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整首词通过对破庙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变迁,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与历史记忆的深深眷恋与反思。
先生夜不眠,爱月真痴绝。
呼儿饮文字,桃黍聊一雪。
清光入酒堕胸次,照见万卷非涉躐。
商容颢气寒彻骨,况是冰轮圆不缺。
中宵影倒万顷池,上下金盘两澄彻。
广寒灵媛多飞琼,烟凝露暧收群声。
鱼冷跳波闻静岸,鹊惊绕树当前楹。
辞直道山来膝上,郎君吟兴纷纵横。
诗成父子定知已,门有佳儿真宁馨。
不须灵液玻璃碗,一梦瑶台亦非远。
此君如佳士,得一不为少。
如何弥岗峦,十里青未了。
泉源湛山椒,红亭藏缥缈。
奔流泻万丈,穿林下萦绕。
居僧惜泉出,少借作溪沼。
冰霜溅沫乱,琴筑仙音杳。
水竹自莫逆,独厌逋客扰。
我亦愿结交,禅房寄深窈。
门前石盆潭,奁镜澄不挠。
寺后仙人壁,崚嶒插云表。
卜游已经年,此志幸不夭。
菟裘在何许,清境吾将老。
一官三语掾,驱车大河北。
饭涩羹亦稀,哦诗写胸臆。
作者非难到,已自入阃域。
邮筒远相饷,我岂今衡尺。
粗能擿陇云,亦不误雌霓。
千里得行记,了了所见历。
士材有如此,磊落固易识。
寄语直指公,勿作寒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