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裘风帽夜深寒,玉辇前头对据鞍。
诏许五臣披暖耳,阳和真藉圣恩宽。
露裘风帽夜深寒,玉辇前头对据鞍。
诏许五臣披暖耳,阳和真藉圣恩宽。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皇帝扈从谒长陵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礼仪与皇家威仪。首句“露裘风帽夜深寒”描绘了夜晚寒气袭人的景象,穿着裘衣、戴着风帽的人物在露水和冷风中显得格外肃穆。接着,“玉辇前头对据鞍”一句,生动地刻画了扈从队伍中人物的动态,玉辇(华丽的马车)前,侍从们正准备上马,准备随行。接下来,“诏许五臣披暖耳”则透露出皇室的恩典,允许五位大臣享受温暖的待遇,体现了君主对臣下的关怀。最后,“阳和真藉圣恩宽”表达了对皇帝圣恩的感激之情,认为正是这份宽厚的恩赐,才使得春日的温暖得以传递,寓意着国家的和谐与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宫廷生活的细节,也蕴含了对皇权的颂扬以及对君主仁政的赞美,是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淡艳容分,浓香莫辨,瓶胆井泉闲注。
孤秀堪伤,簇影自成佳侣。
正天气、新冷催霜,伴仙客、不眠凭树。
展湘屏、忍耐西风,素心未合怨迟暮。
人间多少异趣。长恨多情不见,同时难遇。
隐结芳因,约得一帘秋聚。
便从今、月淡禅初,有相对、浅吟低语。
费安排、玉腕寒丛,整灯商瘦句。
吉祥寺里千堆锦,绿发仙人对花饮。
腰鼓金盘五色蓝,醉归犹带花枝寝。
东风壬子几清明,三百年来寺已倾。
沙河塘上痴儿女,犹诵钱塘太守名。
看花我亦逢壬子,况是清明非偶耳。
莫论南浦与西湖,楚水吴山正相似。
青莲居士识前因,金粟如来见后身。
总不能知尘外劫,也须曾是会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