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渡水僧二首·其一》
《渡水僧二首·其一》全文
金 / 赵秉文   形式: 古风

落日前溪渡,钟声隔岸闻。

秋水深可涉,挽衣踏行云。

行云忽破碎,波动生鱼鳞。

化为百千我,何者为我身。

此身尚非我,况复影中人。

画师真具眼,了此起灭因。

三生嗣幻梦,一笑语前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渡水僧人在日落时分过溪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我身份的深刻思考。首句“落日前溪渡”描绘了夕阳西下,僧人正准备过溪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钟声隔岸闻”则以钟声作为背景音,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僧人内心的某种警醒或指引。

“秋水深可涉,挽衣踏行云”两句,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秋水描绘得既深且清澈,僧人挽起衣裳,仿佛在云间行走,既表现了僧人的超然物外之态,也暗含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亲近。接下来,“行云忽破碎,波动生鱼鳞”描绘了云彩被风吹散,水面泛起波纹,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下闪烁,这一转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动态美,也寓意着僧人心境的变化,从最初的平静到后来的波动,再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化为百千我,何者为我身”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僧人对于自我身份的深刻反思,他意识到自己并非固定的实体,而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这引发了对生命本质的追问。接下来,“此身尚非我,况复影中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指出连自己的身体都不是真正的自我,更不用说镜中虚影了,强调了个体存在的虚幻性。

最后,“画师真具眼,了此起灭因”表达了对能够洞察人生起落、因果循环的画师的敬佩,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艺术来理解生命的真谛。而“三生嗣幻梦,一笑语前尘”则以佛教中的轮回观念,以及对过往经历的释怀态度,收束全诗,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达观自在的人生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僧人对生命、自我以及宇宙关系的独到见解,体现了金代文学中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作者介绍
赵秉文

赵秉文
朝代:金   字:周臣   号:闲闲居士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生辰:1159~1232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猜你喜欢

移住中州·其一

郭外故人屋,茅檐即水涯。

远滩通鹭渚,近径借农家。

移树惜阴薄,开篱当日斜。

便知循乞处,村路不妨赊。

(0)

山居·其一

初寒渐觉透疏棂,败箨残枝满户庭。

水院还他僧宝传,山农问我佛名经。

烟萋蔓草迷秋蝶,月暗荒榛聚夜萤。

一种幽葩深涧底,了无人采自青青。

(0)

雪夜

暗壁通花气,虚楹覆竹阴。

乱云双树寂,一雪万山深。

永夜枯僧定,寒空古佛心。

断猿风外啸,隐隐落层岑。

(0)

夏日招张师圣文学·其一

初夏稍清畅,山茨景弥新。

桐花落井干,鸟语喜归人。

苔石当坐卧,松枝堪挂巾。

高士一来此,忘言道愈真。

(0)

偶地居为瑾师赋

有生如浮云,閒踪本无着。

出门随所之,去住安可托。

茫茫三界内,百年同旅泊。

瑾师了空相,偶地得馀乐。

去岁辞东州,今晨往南郭。

山褐秋风凉,林钟暮烟薄。

何处觅禅栖,孤筇遍前壑。

(0)

画梅

古干横斜意自奇,半开半蕊亦相宜。

寒时悔不前村觅,知是溪桥第几枝。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