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夕放夜》
《元夕放夜》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

陆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

逻兵酣卧忘钟韵,游子欢呼趁鼓声。

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

(0)
翻译
身着华丽官服的官员在江城停留,元宵节连续两夜放晴庆祝。
陆地上盛开的金色莲花灿烂夺目,满天明亮的月亮格外圆满。
巡逻士兵沉醉于欢庆中忘记报时,游子们则趁着鼓声欢呼雀跃。
孩子们看灯玩乐归来较晚,我这老者独自挑灯夜读。
注释
绣衣:华丽的官服。
玉节:象征权力或荣誉的玉制符节。
驻:停留。
江城:江边的城市。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陆地金莲:比喻盛开的花朵。
方滟滟:形容花色鲜艳、光彩照人。
盈盈:形容月亮圆润明亮。
逻兵:巡逻的士兵。
酣卧:沉睡。
忘钟韵:忘记报时的钟声。
游子:在外的旅人。
欢呼趁鼓声:随着鼓声欢呼。
儿女看灯:孩子们看花灯。
归较晚:回来较晚。
老夫:我(指诗人自己)。
剔读书檠:挑灯看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节元宵之夜的景象和氛围。"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通过对服饰和节令的细致描述,以及天气的清晰描写,展现了一个祥和美好的节日场景。

"陆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这里的"金莲"指的是荷花,诗人通过对荷花和明月的赞美,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光彩夺目的感觉。

接下来的"逻兵酣卧忘钟韵,游子欢呼趁鼓声"则描绘了节日中的军队生活和游子的快乐情景。"逻兵"指的是戍边的士兵,他们在元宵之夜也放松了警惕,与众人一起享受节日的欢愉;而游子们则是在街头巷尾追逐着花灯,欢呼雀跃,加入到一片喜庆的氛围中。

最后两句"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描绘了家中的温馨场景。孩子们因观看元宵灯会而回家较晚,而诗人的父亲则静坐于家中,专心致志地研读着古籍,这个镜头展示了一种岁月静好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各个角色的细腻描写,将一个完整的元宵夜景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欢乐和平静的节日氛围。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梅花绝句十首·其三

折得梅花愧满颜,文书堆案正如山。

输君一觉翛然梦,长在清泉白石间。

(0)

癸巳冬至·其二

岁以四时成,气自一阳始。

虽然废羲职,那可乱轩纪。

人生几寒暑,天道频甲子。

徒嗟潦倒身,汲汲百年里。

(0)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六

幽居淡无事,雅志了玄经。

眼花憎文字,悠悠竟无成。

中夜起不寐,披衣守寒更。

梅竹散清影,素月流广庭。

孤鹤閟逸响,切切寒虫鸣。

抚卷长叹息,慷慨恻中情。

(0)

渑池行

豪斟巨炙排九楹,玉盘?醁一再行。

秦王高歌赵王瑟,属车天远邯郸城。

侍臣冲冠发直指,秦庭虎贲剑锋倚。

咸阳山色如死灰,邯郸霸气清于水。

引车还避将军路,蕞尔那能持两虎。

君不见世閒男儿健如虎,一旦焉知不如鼠。

(0)

游山寺

盘纡细路仅能通,断壑危桥渡几重。

横岭尽头方见寺,乱云深处忽闻钟。

黄昏古屋翻飞鼠,绿净寒潭隐蛰龙。

惭愧居僧还好客,邻家乞粟备晨舂。

(0)

李仲佐辽东之豪士也初识于大元帅席上怪其议论英发坐客尽倾至于通练世务商较人物虽博学老儒或有所不及仆喜其为人临分以二诗赠行且将以为定交之券也·其二

客路逢君盖少倾,欢然相与话平生。

心胸皂白人伦鉴,齿颊吹嘘月旦评。

鸡黍后期虽有信,参商轻别得无情。

从今把酒须东望,千里关山共月明。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