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吴城至马当湖江八景.其四.虾蟆石.在南康下》
《自吴城至马当湖江八景.其四.虾蟆石.在南康下》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虾蟆石在几秋春,不向风涛化甲鳞。

自与庐峰为御畜,肯同诸阜作臣邻。

每愁鳌钓归龙国,稍喜蟾光下月轮。

万载湖山终不变,蛟螭怒舞欲何伸。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虾蟆石的自然景观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诗人对这一景象的深刻感受。首先,诗人以“虾蟆石在几秋春”开篇,将虾蟆石置于时间的长河中,暗示其存在之久远,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变迁的感慨。接着,“不向风涛化甲鳞”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强调虾蟆石独立于风浪之外,保持其原始形态,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自与庐峰为御畜,肯同诸阜作臣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虾蟆石与庐峰相依,与其他山峦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独特地位。这里,“御畜”和“臣邻”的比喻,既展现了虾蟆石的尊贵,也暗含了诗人对其超然物外的赞美。

“每愁鳌钓归龙国,稍喜蟾光下月轮”则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虾蟆石命运的关切与期待。诗人担心虾蟆石被龙国的鳌钓走,但又因看到月轮下的蟾光而感到一丝安慰,这种情感的细腻转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最后,“万载湖山终不变,蛟螭怒舞欲何伸”两句,总结了诗人对虾蟆石永恒不变的信念,以及对自然界中力量冲突的深思。这里,“万载湖山”象征着时间与空间的永恒,而“蛟螭怒舞”则可能代表自然界中不可预测的力量,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虾蟆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独特,更蕴含了诗人对时间、空间、生命、宇宙等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发绍兴至萧山

落日牛羊下绿坡,微风短楫拂晴莎。

穷愁白发真相得,悲感青春最苦多。

水暖菰蒲沙鸨集,月明洲渚榜人歌。

此时忽漫思身世,柰尔桃花满眼何。

(0)

岁暮感怀四首·其三

已被虚名误,偷生亦偶然。

兵戈十年久,妻子几家全。

往事溪云外,馀龄逝水前。

艰难有如此,何日赋归田。

(0)

兵后还武昌二首·其一

避乱移家大海隈,楚云湘月首频回。

归期实误王孙草,远信虚凭驿使梅。

天地无情时屡改,江山有待我重来。

白头哀怨知多少,欲赋惭无庾信才。

(0)

自咏十律·其六

金银宫阙五云乡,曾见群仙奉玉皇。

济济夔龙兴礼乐,桓桓方虎靖封疆。

自沦碣石沧溟底,谁索玄珠赤水傍。

独有遗民负悲愤,草间忍死待宣光。

(0)

自咏十律·其五

堂堂至正最多才,万国同文寿域开。

漠北诸生登第去,越南计吏进贤来。

凤《韶》九奏黄金殿,鹤驾三朝白玉台。

回首黄尘扬碧海,五云无处觅蓬莱。

(0)

和王子让二首·其二

我逐郊原鹿豕踪,君如鹰隼挟秋风。

近闻铁网连山海,不信人间有卧龙。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