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言三尺是枯桐,大抵声音与政通。
曾得王君意中事,便从弦上和薰风。
休言三尺是枯桐,大抵声音与政通。
曾得王君意中事,便从弦上和薰风。
这首诗《周昉内人图(其六)弹琴》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对一幅描绘宫女弹琴的画作的描述,巧妙地将音乐与政治、情感相联系,展现出深邃的艺术意境。
首句“休言三尺是枯桐”,以“三尺”形容琴的长度,看似寻常,却暗含深意。诗人在此否定了一般对琴的物质性理解,转而强调琴声背后的情感与精神世界。接着,“大抵声音与政通”一句,将音乐与政治紧密相连,暗示音乐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沟通人心、反映社会政治状态的媒介。这种观点在古代文化中颇为常见,体现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曾得王君意中事,便从弦上和薰风。”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音乐与情感、政治的关联。通过“王君意中事”的比喻,诗人表达了音乐能够传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里不仅赞美了音乐的感染力,也暗示了音乐在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宫女弹琴的画面,巧妙地将音乐、情感、政治等多重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音乐作为艺术与社会桥梁的独特魅力。李俊民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出音乐超越物质层面的意义,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与人类情感、社会生活的深刻联系。
有句无句藤倚树,铁壁银山没回互。
三千里外面尊堂,一毫头上全体露。
睦州谩说编蒲屡,新丰卖峭不归去。
今人不比昔时人,出门便是还乡路。
当头一著没巴鼻,坐断诸方成忌讳。
此心不向白云闲,一锡飘然下层翠。
晦庵过犯弥天大,居士无端也捏怪。
至今落赚有谁知,也要大家偿夙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