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中,日月何迫促。
但恐无实行,后世不足录。
死生如夜旦,荣悴同草木。
昔闻子产死,郑人多巷哭。
惟知生时情,非望死者觉。
从今归大化,更无荣与辱。
役役久在世,此心何时足。
人生百年中,日月何迫促。
但恐无实行,后世不足录。
死生如夜旦,荣悴同草木。
昔闻子产死,郑人多巷哭。
惟知生时情,非望死者觉。
从今归大化,更无荣与辱。
役役久在世,此心何时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贤所作,以陶渊明的风格为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诗人感叹人生的匆忙,日月催促,强调了实践和德行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实实在在的作为才能被后世铭记。他将生死比喻为昼夜交替,荣辱如同草木盛衰,暗示生命的无常。诗人引用子产之例,说明人们更关注生者的品行而非死后的名声。最后,诗人表示将回归自然的大化,超脱于荣辱之外,认识到世间纷扰终将过去,内心追求的宁静才是永恒的渴望。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