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顽云万里同,长驱无乃困雷公。
神灵合在苍茫外,物态都来顷刻中。
娲女正愁天宇漏,鲛翁翻惧海涛空。
美人只在蓬山上,咫尺瀛洲路几重。
一望顽云万里同,长驱无乃困雷公。
神灵合在苍茫外,物态都来顷刻中。
娲女正愁天宇漏,鲛翁翻惧海涛空。
美人只在蓬山上,咫尺瀛洲路几重。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连绵不断的雨,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
首联“一望顽云万里同,长驱无乃困雷公。”开篇即以广阔的视角描绘出一片阴沉的云层笼罩着万里大地,仿佛是雷公被这连绵不绝的雨水所困,无法施展其威力。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现象以生命,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颔联“神灵合在苍茫外,物态都来顷刻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一方面赞美了自然界的神妙与浩瀚,另一方面则感叹于万物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所展现出的生命力。这一联通过“苍茫外”与“顷刻中”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无穷魅力的赞叹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颈联“娲女正愁天宇漏,鲛翁翻惧海涛空。”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故事,将神话人物融入现实景象之中,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这里通过“娲女愁天宇漏”和“鲛翁惧海涛空”的想象,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诗意解读,也是对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
尾联“美人只在蓬山上,咫尺瀛洲路几重。”以浪漫的笔触,将“美人”比喻为理想中的美好事物,而“蓬山”、“瀛洲”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一联不仅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暗示了追求美好生活的艰难路程,充满了哲理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哲学等多个层面的独到见解,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