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老作朋总廿七,隳颠华发映髭须。
庙堂未免拘仪度,泉石特教恣宴娱。
丹陛暂辞心肯忘,玉关归后气犹粗。
听松祗合鸾杯举,陟巘宁须鸠杖扶。
一例香山南让北,千秋群彦画成图。
如今拟问白居易,似尔当年少欠无。
九老作朋总廿七,隳颠华发映髭须。
庙堂未免拘仪度,泉石特教恣宴娱。
丹陛暂辞心肯忘,玉关归后气犹粗。
听松祗合鸾杯举,陟巘宁须鸠杖扶。
一例香山南让北,千秋群彦画成图。
如今拟问白居易,似尔当年少欠无。
此诗描绘了九位年高德劭的老者相聚于香山,享受自然之乐与宴饮之欢的情景。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庙堂的拘束与泉石的自由自在进行对比,展现了老者们在自然中释放自我、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诗中“丹陛暂辞心肯忘,玉关归后气犹粗”两句,既表达了老者们对官场束缚的解脱,又暗示了他们虽已归隐,但内心仍保持着刚强之气。接下来,“听松祗合鸾杯举,陟巘宁须鸠杖扶”则进一步描绘了老者们在自然中轻松自在的状态,无论是听松还是登山,都不需要外物辅助,体现了他们内心的平和与自信。
最后,“一例香山南让北,千秋群彦画成图”两句,不仅赞美了九老们的相聚如同香山美景,更是预示了他们的形象将被历史铭记,成为后世的典范。而“如今拟问白居易,似尔当年少欠无”则以白居易为参照,表达了对九老们年轻时未能拥有如此闲适生活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老者们在自然中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参玄龃龉,强钻研道法,坚如钢铁。
乌噪猿啼谈不二,切忌随他分别。
喝下明心,杖头见性,此理固难说。
疑团打破,本来头面轻泄。
无根树上花开,脉传今古,脱落轮回劫。
拂子龟毛敲兔角,漱石流泉长舌。
五派宗乘,六传祖意,空立齐腰雪。
为君举似,碧潭冷浸秋月。
此地绝炎蒸,深疑到不能。
夜凉如有雨,院静若无僧。
枕润连云石,窗明照佛灯。
浮生多贱骨,时日恐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