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接姑苏,春烟望渐无。
愁心与春水,流满莫愁湖。
春草接姑苏,春烟望渐无。
愁心与春水,流满莫愁湖。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湖畔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首句“春草接姑苏”,开篇即以“春草”点明季节,暗示生机勃勃的春天已经到来。姑苏,这里借指苏州,江南水乡的代表,春草与姑苏的连接,不仅勾勒出一幅辽阔的春景图,也暗含着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次句“春烟望渐无”,春日的烟雾在诗人的眼中渐渐消散,这不仅是视觉上的变化,也是心境的转变。随着春烟的消失,诗人的心境似乎也变得开阔起来,仿佛能望见更远的地方。
“愁心与春水,流满莫愁湖。”这两句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将个人的愁绪比作流动的春水,寓意着内心的波澜不惊,却也深藏着复杂的情感。莫愁湖,作为诗中的地点,既是实指,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片宁静之地。春水的流淌,不仅映照出湖面的景色,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思绪,最终汇聚成一条条情感的河流,流淌在这片美丽的湖面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出一种既静谧又充满生命力的美。春草、春烟、春水、莫愁湖,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淡淡的忧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闻道海东之蛇百寻长,阿谁曾向蛇身量;
蛇身伏藏不可见,来时但觉勃窣腥风飏。
人马不能盈其吻,牛车安足碍其肮!
铠甲剑矛诸铜铁,嚼之縻碎似兔獐。
遥传此语疑虚诞,取證前事亦寻常;
君不见巴蛇瘗骨成邱冈,岳阳羿迹未销亡。
当时洞庭已有此异物,况于万古闭塞之夷荒;
夷荒久作长蛇窟,技非神羿孰能伤。
天地不绝此种类,人来争之犯不祥;
往往活葬长蛇腹,何不翩然还故乡!
去秋把君臂,芝兰欣同趣;
裘葛忽更非,江云隔渭树。
幽人叹索居,形影相谈吐;
况乃婴疾病,杜门惜跬步。
翘望古人来,风波不可渡。
近传胡儿马,远避汉人戍;
日夕舟楫通,不妨任去住。
遗我诗百篇,何如一惠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