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玉烛》
《玉烛》全文
宋 / 孔文仲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圣王臻大治,四海属休戈。

遂致阴阳顺,均如玉烛和。

德威周远迩,民俗被渐摩。

品物皆蕃殖,昌辰绝札瘥。

气充诸夏润,祥应太平多。

华旦今如此,庸才愿咏歌。

(0)
注释
圣王:圣明的君主。
臻:达到。
大治:极盛的治理。
四海:天下。
属:归于。
休戈:和平无战事。
阴阳:天地间的自然规律。
顺:和谐。
玉烛:比喻光明。
和:和顺。
德威:德行威望。
周:普及。
远迩:远近。
民俗:民俗。
被:受到。
渐摩:熏陶。
品物:万物。
蕃殖:繁衍生长。
昌辰:吉祥的时代。
绝札瘥:远离疾病和灾祸。
气充:恩泽充满。
诸夏:华夏大地。
润:滋润。
祥应:吉祥的征兆。
太平:盛世。
华旦:今日的繁荣景象。
庸才:平庸之人。
愿:渴望。
咏歌:歌颂赞美。
翻译
圣明的君主达到极盛的治理,天下归于和平无战事。
于是使得天地间的阴阳和谐,如同美玉般的光明和顺。
君王的德行威望普及远近,民俗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万物繁衍生息,吉祥的时代远离疾病和灾祸。
恩泽充满整个华夏大地,吉祥的征兆响应着太平盛世。
今日的繁荣景象如此美好,平庸之人才渴望歌颂赞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美好图景。在这个和谐的世界里,圣明的君王施行大治,四海安宁,人民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的环境中。自然界也呈现出阴阳调和、气候适中的景象,一切都像经过精心雕琢的玉器一样光滑无瑕。

诗人通过“德威周远迩,民俗被渐摩”表达了君主的恩德与威仪对百姓生活习惯的深远影响和润泽。物产丰富,“品物皆蕃殖”,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象。

“气充诸夏润,祥应太平多”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和谐氛围所带来的普遍福祉,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祥瑞的预兆。

最后,“华旦今如此,庸才愿咏歌”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美好时光的赞美之情,以及他作为一介凡才,也希望能够通过吟唱诗歌来传颂这份福泽。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辽阔,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与描绘。

作者介绍

孔文仲
朝代:宋

(1033—1088)宋临江新淦人,字经父。孔延之子。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仁宗嘉祐六年进士。调余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请谒。神宗熙宁初,范镇以制举荐,对策力论王安石理财训兵之法为非,罢归故官。通判保德军,陈征西夏三不便。哲宗元祐初,擢左谏议大夫,又论青苗免役诸法之害。改中书舍人。三年同知贡举,寻以劳卒。与弟孔武仲、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文集及《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送顾进士使浙纂修

漠漠江湖生远愁,青青兰杜绕芳洲。

烟林对酒浓花发,夕馆怀人长汉流。

吴下清风过旧宅,越中啼鸟伴行舟。

公馀定自多词赋,司马才高更胜游。

(0)

十四夜月

夜久谁家旧镜悬,清光仍欠一分圆。

吴刚不解斲轮意,李白虚传问月篇。

兔影斜含丹桂陌,鸾声细堕白榆烟。

玉楼仙梦今非昨,天步云骖付少年。

(0)

浒西庄春日行乐词·其二

金马当朝彦,银鱼隔岁焚。

高楼丹凤麓,閒卧碧山云。

湘瑟春风度,秦筝月夜闻。

太平无一事,只合醉朝曛。

(0)

送李献吉饷军宁夏·其一

远道青骢何蹴踏,高柳玄蝉苦嘈咂。

送君先忆见君时,蓟门春日啼莺合。

(0)

挽李献吉用曹太守韵·其二

花开复花落,白发悲青春。

凤去遗修竹,琴张栖暗尘。

精魂如不死,上为列星辰。

思君不可见,泪落沧江津。

(0)

署事薇垣夜坐偶作

衰病谁堪百虑并,偶来一榻坐残更。

文章合是西厅事,簿领何烦别署名。

高阁风传疏漏下,虚庭露洗暗凉生。

多情惟有霜台月,还向薇垣照独清。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