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饧香、闹花门巷,家家风外晴稳。
来时犹道江程短,定不短如愁鬓。飞絮近。
作酒恶寒轻、只是无人问。红丝砚润。
便杜老伤春,江郎赋别,难写此时恨。
西湖路,最爱山联眉晕。游船曾记归尽。
绿杨阑角听莺坐,知我平生疏俊。情一寸。
回首处、云容水态还相引。天涯自哂。
绕九里街中,三分月底,谁与寄芳信。
杏饧香、闹花门巷,家家风外晴稳。
来时犹道江程短,定不短如愁鬓。飞絮近。
作酒恶寒轻、只是无人问。红丝砚润。
便杜老伤春,江郎赋别,难写此时恨。
西湖路,最爱山联眉晕。游船曾记归尽。
绿杨阑角听莺坐,知我平生疏俊。情一寸。
回首处、云容水态还相引。天涯自哂。
绕九里街中,三分月底,谁与寄芳信。
这首《摸鱼儿·芜城清明》是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芜城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杏饧香、闹花门巷”,开篇即以香气扑鼻的杏饧和热闹的花巷,营造出清明时节特有的氛围。接着,“家家风外晴稳”一句,描绘了家家户户在晴朗的天气下,享受着清明的宁静与和谐。
“来时犹道江程短,定不短如愁鬓。”诗人通过对比江程的短暂与愁绪的绵长,表达了内心的忧郁与无奈。接下来,“飞絮近。作酒恶寒轻、只是无人问。”几句,借飞絮的飘落,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而“恶寒轻”则体现了诗人面对离别的感伤。
“红丝砚润。便杜老伤春,江郎赋别,难写此时恨。”红丝砚的润泽,让人想起杜甫的伤春之作和江淹的离别之辞,但即便是这些文豪,也难以完全表达此刻的愁苦之情。
“西湖路,最爱山联眉晕。”诗人回忆起西湖边的美好时光,山峦连绵,如同女子的眉毛,美不胜收。然而,这种美景已成过往,难以再现。
“游船曾记归尽。绿杨阑角听莺坐,知我平生疏俊。”诗人追忆往昔,曾经乘坐游船,绿杨环绕,黄莺啼鸣,那是他一生中最亲近的朋友。如今,这一切都已远去,只剩下孤独与思念。
“情一寸。回首处、云容水态还相引。”尽管时光流转,但心中那份深情却始终不变。每当回望过去,云水之间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份牵绊。
“天涯自哂。绕九里街中,三分月底,谁与寄芳信。”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天涯,只能独自感慨,无法找到寄托情感的人。在月色朦胧的九里街中,只能依靠书信传递思念,但又担心无人能理解这份情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充满了浓郁的个人色彩和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