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梦登篮舆,舆中成一梦。
形神恍不交,微息寄人踵。
低昂与之俱,方酣忽一动。
视听两参差,魂飘体亦纵。
零乱少成章,痴人说何用。
破梦登篮舆,舆中成一梦。
形神恍不交,微息寄人踵。
低昂与之俱,方酣忽一动。
视听两参差,魂飘体亦纵。
零乱少成章,痴人说何用。
这首诗名为《舆梦》,是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乘坐竹轿(篮舆)时,陷入梦境的奇特体验。
首句“破梦登篮舆”,开篇即点出诗人从梦中醒来,准备乘坐竹轿的情景。接着,“舆中成一梦”一句,揭示了诗人再次进入梦境的事实。在梦境中,诗人的“形神恍不交”,即身体与精神似乎分离,难以相互协调。这暗示了梦境中的体验与现实世界的不同,以及诗人对这种体验的困惑和不解。
“微息寄人踵”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梦中呼吸微弱,仿佛依附于他人脚后跟的状态,进一步强调了梦境中的虚幻感。接下来,“低昂与之俱,方酣忽一动”描述了诗人随着竹轿的起伏而摇晃,当竹轿突然移动时,他从梦中惊醒。
“视听两参差,魂飘体亦纵”则表达了诗人从梦中惊醒时的混乱状态,他的视觉和听觉感知不一致,灵魂似乎飘离了肉体,充满了迷茫和失落。
最后,“零乱少成章,痴人说何用”两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感叹自己的梦境零乱无序,即便是向别人述说,也显得荒谬可笑,流露出对梦境本质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舆梦》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界限的探索,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富有哲理意味。
又老杨花,浮萍点点,一溪春色。
闲寻旧迹。
认溪头、浣纱碛。
柔条折尽成轻别,向空外、瑶簪一掷。
算无情更苦,莺巢暗叶,啼破幽寂。
凝立。
阑干侧。
记露饮东园,联镳西陌。
容锁鬓减,相逢应自难识。
东风吹得愁似海,谩点染,空阶自碧。
独归晚,解说心中事,月下短笛。
玉环扶浅醉,翠袖笼寒,香汗初融。
昨夜残妆在,最难胜珠络,都沁铅红。
朝云低护深约,蜂蝶不知踪。
奈燕子情多,斜飞轻触,泪洒羞容。
重逢。
记前度,解翦烛调笙,踏月鸣骢。
风入人间远,待尘缘洗尽,飞佩凌空。
丁宁为我留住,携酒寿东风。
便花谱重修,高堂再赋疑梦中。
日高深院无人,杨花扑帐春云暖。
回文未就,停针不语,绣床倚遍。
翠被笼香,绿鬟坠腻,伤春成怨。
尽云山烟水,柔情一缕,又暗逐、金鞍远。
鸾佩相逢甚处,似当年、刘郎仙苑。
凭肩后约,画眉新巧,从来未惯。
枕落钗声,帘开燕语,风流云散。
甚依稀难记,人间天上,有缘重见。
心上浮香,轩前度影,约久传梅。
奈月意风情,枝南枝北,云婚雨嫁,年去年来。
几望溪桥,屡肥芳信,历尽冰霜春自回。
朝来报,报梢头儿女,并蒂花开。
佩环飞下妆台。
喜今度佳期不用催。
羡行李三千,金屏翠幄,仙姿第一,玉骨琼腮。
雌蝶纷纷,雄蜂逐逐,争道工为使与媒。
翁知么,有西楼过雁,暗为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