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帐重重气势鸿,昆崙未上眼眶中。
尧封保障方如扆,禹迹刊随弯似弓。
凤嘴有声羞煮海,壶山没石谩回风。
瀛洲东顾漳南路,北面维藩第一功。
屏帐重重气势鸿,昆崙未上眼眶中。
尧封保障方如扆,禹迹刊随弯似弓。
凤嘴有声羞煮海,壶山没石谩回风。
瀛洲东顾漳南路,北面维藩第一功。
这首诗描绘了北枕鸿山的壮丽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势的雄伟与自然的和谐。首句“屏帐重重气势鸿”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峦比作层层叠叠的屏帐,气势磅礴,生动地勾勒出鸿山的壮观。接着,“昆崙未上眼眶中”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鸿山在视觉上的震撼力,仿佛连远在天边的昆仑山也显得微不足道。
“尧封保障方如扆,禹迹刊随弯似弓”两句,进一步赞美了鸿山的重要性,它如同古代帝王的屏风,既象征着保护和安全,又像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痕迹,弯曲如弓,寓意着力量与智慧的结合。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蕴含了历史文化的深意。
“凤嘴有声羞煮海,壶山没石谩回风”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生物与现象,以凤嘴煮海的传说和壶山的回风,巧妙地融入了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鸿山的地理位置独特,能够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
最后,“瀛洲东顾漳南路,北面维藩第一功”总结了鸿山在整个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它既是东方瀛洲的眺望点,也是南方漳南路的守护者,更是北方防御体系中的首要功臣。这一句不仅提升了鸿山的形象,也体现了作者对地理与军事战略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鸿山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明代诗人黄诏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历史、文化、神话等多重元素,使得作品既有艺术美感,又富含深邃的内涵。
积翠生层巘,凝光浴巨涛。
吴城花覆井,楚舸竹栽篙。
地近鱼龙逼,天空鹤鹳高。
野桥皆螮蝀,溪水尽蒲萄。
雨石逢芝箭,风林得凤毛。
胭脂儿女小,罨画鬼神饕。
六代都衔璧,三山尚戴鳌。
故宫犹荏苒,古树漫周遭。
仙洞歌瑶草,人家宴碧桃。
饭香非接淅,酒好不篘糟。
绿雾春连阁,丹霞晓映袍。
攀跻忻境胜,跋涉惮人劳。
老我才还劣,清资愧重叨。
采诗今有使,问俗似无曹。
佳丽千年最,声名一世豪。
岁时休浣日,携手可游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