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望中阔,遥山宛转随。
小溪芳草合,高树古藤垂。
鸟过惊风疾,云行度岭迟。
回头失归路,还问老农知。
野外望中阔,遥山宛转随。
小溪芳草合,高树古藤垂。
鸟过惊风疾,云行度岭迟。
回头失归路,还问老农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图景,通过动人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首句“野外望中阔”即设定了广阔无垠的视野,让读者随着诗人的目光一起投入到那开阔的自然之中。
接下来的“遥山宛转随”,用了“宛转”的形容词来描绘远处山峦的柔美曲线,展现了山川间的生动与和谐。紧接着,“小溪芳草合”中的“合”字,不仅指代了小溪与芳草的交融,更暗示了一种自然界中生命共生的和睦场景。
“高树古藤垂”则是对视觉之外的时间维度的描绘,通过古藤来传达岁月沧桑,历史悠久之感。这些意象共同构筑了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然而,在这宁静中也夹杂着动态的变化,如“鸟过惊风疾”、“云行度岭迟”,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流转与自然界中事物运动速度不同,给人以一种生命力旺盛又充满变幻的感觉。
最后两句“回头失归路,仍问老农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和对知识、经验的尊重。这里的“失”字表达了迷茫与无助,而“问老农知”则体现出对乡村智慧的依赖,这既是对个人经验不足的认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总体而言,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在面对大自然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朝发瑞溪县,夕憩苍梧城。
苍梧有贤牧,寮采悉时英。
宴我南薰楼,宿我嘉鱼亭。
珍肴既重列,美酝仍细倾。
莫夜继秉烛,优巫陈楚声。
酒阑吐肝胆,驩焉若平生。
黾勉服王事,行迈有期程。
赠言无誇解,因之寄深情。
去城不隔五七里,云窦谁镵能怪奇。
石屋尽头天罅坼,林柯缺处日光垂。
山禽上下有馀乐,仙鼠往来无倦时。
惜许千岩旧游所,摩挲藓壁欠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