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乡吟·其二》
《望乡吟·其二》全文
清 / 郑珍   形式: 古风

神仙爱楼居,亦复喜峭僻。

辰阳山水窟,上古断人迹。

仙者忘其名,于此结灵宅。

下映百丈潭,上接千仞壁。

朝服砂五色,暮食芧三脊。

潭中白龙子,时时受馀液。

不知几千载,仙眷有分析。

广构嵌穴閒,几至无剩隙。

此时盘瓠氏,子孙正昌炽。

名山出帝赐,荒岩任游息。

一朝惊见人,奔赴急欲齰。

泅水不没鼻,踏崖如履席。

乱厹污石花,吠声入空碧。

仙者谓行乎,群犬势已逼。

宝剑不及携,丹经不及匿。

举室尽飞升,诸物弃狼籍。

白龙起相从,猝上误触石。

尺木为所伤,乾死挂崭崱。

元精死不泯,一线透岩石。

君看斗壁上,遗迹尚历历。

曼衍作歌诗,因之寄桑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与人间交汇的奇幻景象。诗人以神仙居住的楼居为引,展开了一段关于辰阳山水的神秘叙述。神仙们选择在峭壁深潭间建造居所,远离尘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穿着五色的朝服,食用三脊的果实,与潭中的白龙共享天地间的灵气。

诗中提到,神仙们在此地已经生活了数千年,他们的后代繁盛昌盛。名山大川被帝王赐予,荒凉的岩石成为他们自由游憩的场所。然而,当人类突然闯入这片仙境时,神仙们不得不迅速撤离,甚至来不及带走自己的宝剑和藏匿的丹药。整个家族在瞬间飞升,遗留下一片狼藉。

在这场意外中,白龙也参与了这场逃亡,但不慎触碰岩石,导致它受伤死亡。它的遗体挂在峭壁之上,成为后人见证这一事件的唯一证据。诗人在最后感叹,即使时间流逝,那片斗壁上的遗迹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仙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自然与人类之间微妙的关系。它不仅是一次对神秘世界的探索,也是对生命、自然和时间深刻思考的体现。

作者介绍

郑珍
朝代:清   字:子尹   号:柴翁   籍贯:贵州遵义   生辰:1806—1864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郑学录》等。
猜你喜欢

浿上杂诗

雨丝风片禁烟时,古柳神鸦叫水祠。

莫问九梯宫旧事,玉鞭消息草离离。

(0)

和印心石屋陶云汀赠诗

玉河风雪泊星槎,闭却羁窗语寂哗。

僻处外藩无面雅,喜闻内翰有声华。

青揩两眼耽看稿,香沁双牙胜啜茶。

靖节渊源传绝响,古来诗道数君家。

(0)

天台万年藤杖歌

昔年曾作天台游,一瓢一笠挂杖头。

玉霄峰耸万螺髻,石梁瀑卷双龙湫。

翠微几折入古寺,禅堂钟磬清且幽。

苍藤夭矫挂石壁,疏花红缀空岩秋。

老僧知我惯行脚,呼童截取千岁虬。

携归早夜每拂拭,肌理细腻骨节遒。

瘿圆瘤古色苍润,桃枝筇竹非其俦。

平生梦寐在丘壑,要蹑五岳凌九州。

随身自有瓶钵在,住山任尔猿鹤愁。

杖兮杖兮肯相助,出门从此吾无忧。

(0)

新柳

东风青旆亭中酒,小雨红阑桥外人。

无限销魂看不得,鹅儿黄样可怜春。

(0)

九月八日送友之越

江边杨柳正萧条,游子秋深放小舠。

故国明晨空对菊,他乡何处独题糕。

寒潮带雨催兰桨,霜叶随风恋布袍。

此去不须寻往迹,越王宫殿总蓬蒿。

(0)

寿搕?大师

土床閒坐啜黄齑,得句时翻经背题。

义胆久拚沙暴骨,禅心不学絮黏泥。

难期苏子看羝乳,长伴支公听马嘶。

塞外无花拈雪示,何人微笑各凄凄。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