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麦南北殊,节复异先后。
南人用铚艾,北人拔以手。
南饼已登盘,北粮犹栖亩。
今朝见收麦,嗟尔待之久。
妇子并赴时,灾后资糊口。
辍作跽道旁,予曰兹否否。
卫士不汝呵,民官不汝取。
赖此接青黄,力穫莫孤负。
闻言各喜跃,攓拗相抖擞。
因悟化民方,不在勤训诱。
收麦南北殊,节复异先后。
南人用铚艾,北人拔以手。
南饼已登盘,北粮犹栖亩。
今朝见收麦,嗟尔待之久。
妇子并赴时,灾后资糊口。
辍作跽道旁,予曰兹否否。
卫士不汝呵,民官不汝取。
赖此接青黄,力穫莫孤负。
闻言各喜跃,攓拗相抖擞。
因悟化民方,不在勤训诱。
这首诗描绘了南北地区在收获小麦时节的不同方式与场景,以及诗人对于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首先,南北地区在收获小麦的时间和方法上存在差异。南方地区使用镰刀收割,而北方则是直接用手拔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和农耕技术的差异。接着,诗中描述了南北方收获后的不同景象:南方的麦饼已经端上了餐桌,而北方的粮食还留在田间地头。这种对比突出了南北地区经济状况的差异。
诗人今日目睹农民们开始收获小麦,感叹他们等待这一刻已久。妇女和儿童一同参与收割,这是灾后恢复生活的重要时刻。面对这一场景,诗人向农民们传达了一个积极的信息:政府不会干涉他们的劳作,希望他们能够依靠这次收获来接续青黄不接的时期,避免浪费每一粒粮食。
最后,诗人通过这一场景领悟到治理民众的方法并不在于频繁的训导,而是要关注民生,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也蕴含了对社会管理的深刻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