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传来万石君,星霜久远已难分。
模糊篆迹先人制,彷佛铜台旧瓦纹。
外剥中坳经几主,书残笔秃失同群。
漫云老惫终无用,此物天留佐博文。
何代传来万石君,星霜久远已难分。
模糊篆迹先人制,彷佛铜台旧瓦纹。
外剥中坳经几主,书残笔秃失同群。
漫云老惫终无用,此物天留佐博文。
这首诗通过对古砚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房之宝的深厚情感与敬仰。诗中的“万石君”象征着古砚历经岁月的沉淀与积累,其价值与意义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星霜久远已难分”,以星霜比喻时间的漫长,强调古砚年代的久远,难以分辨其确切的年代。
“模糊篆迹先人制,彷佛铜台旧瓦纹”两句,通过描述古砚上模糊的篆刻痕迹和仿佛铜台旧瓦的纹理,展现了古砚的历史感与艺术价值。篆迹虽模糊,却蕴含着前人的智慧与匠心;铜台旧瓦的纹路,更是增添了古砚的沧桑之美。
“外剥中坳经几主,书残笔秃失同群”则进一步揭示了古砚的历久弥新与独特性。经过岁月的侵蚀,外表可能已经剥落,内部却依然饱满,见证了几任主人的使用与传承。书页虽残破,笔迹也已模糊,但其独特的韵味与价值,却非同群之物所能比拟。
最后,“漫云老惫终无用,此物天留佐博文”表达了对古砚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即便外界认为它已老迈无用,但在诗人眼中,古砚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是辅助人们增长学问的珍贵之物。这不仅是对古砚本身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传统文化与历史遗产的珍视与传承。
两崖临绝涧,微径垂一缕。
中间横巨石,足可容百堵。
凿空非人力,枝撑自太古。
奔泉喷雪下,轰若雷霆怒。
长天惨白日,六月失炎暑。
平生轻波涛,三峡未足数。中流挥羽扇,啸咏狎飞?。
迨兹翻凛然,顿觉毛发竖。
勇怯亦何常,择地自可贾。
因思昆阳捷,千载称光武。
却笑李将军,徒夸射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