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吟帽客他乡,柳絮飞时日渐长。
远树云生残照没,近梅风重早晨凉。
桑条带露归蚕室,花片随泥上燕梁。
历日又催春色去,田家便有插秧忙。
年年吟帽客他乡,柳絮飞时日渐长。
远树云生残照没,近梅风重早晨凉。
桑条带露归蚕室,花片随泥上燕梁。
历日又催春色去,田家便有插秧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外漂泊的凄凉情景,抒发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以及乡愁。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篇表达游子离愁与时光流转的小品。
开篇“年年吟帽客他乡”直接点出了诗人是一个长久在外漂泊的人,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紧接着,“柳絮飞时日渐长”通过柳絮(即柳絮或柳花,也是柳絮随风飘落之意象)表达春天已到,但时间却在不断流逝,给人以岁月匆匆、春光不再的感慨。
“远树云生残照没”则描绘了景色渐暮的画面,远处的树木被晚霞与浮动的云雾所笼罩,太阳即将下山,给人以一天又将过去的无奈感。而“近梅风重早晨凉”则转向近景,梅花在微冷的春风中摇曳,早晨的凉意预示着春末夏初时节的更迭。
接下来的“桑条带露归蚕室”和“花片随泥上燕梁”,则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景象的描绘。桑树上的嫩叶沾湿了露水,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繁殖,而花瓣随着泥土被带到燕子的巢穴中,是对生命循环的一种写照。
最后,“历日又催春色去”表达了时间在推移,春天的景色即将消逝,“田家便有插秧忙”则是农事上的转变,农民开始忙碌于插秧等劳作,预示着季节更替和生命不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表达了游子对春天的留恋以及乡愁,同时也反映了时间流逝与生命周期的主题。
谢客乘轺去,清和景物初。
淮流宜映月,濠上好观鱼。
吏事应微挠,吟情自有馀。
偏州莫留滞,东观待繙书。
尝闻黟县似桃源,况是优游冠玳筵。
遗爱非遥应卧理,祖风犹在好寻仙。
朝衣旧识薰香史,禄米初营种秫田。
大抵宦游须自适,莫辞离别二三年。
乡国悲有事,风光属后生。
名从天上得,身上故都行。
草色初裁绶,鹏飞不算程。
自怜枯与思,相送剩含情。
清晨待漏独徘徊,霄汉悬心不易裁。
阁老深严归翰苑,夕郎威望拜霜台。
青绫对覆蓬壶晚,赤棒前驱道路开。
犹有西垣厅记在,莫忘同草紫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