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山居戏效松陵体六首·其三》
《春日山居戏效松陵体六首·其三》全文
明 / 王夫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即栗无多染沁泥,危桥不渡只前溪。

杨花甲坼占风北,鷤䳏丁宁唤日西。

漏白蘋开十字眼,路青蘅试五花蹄。

行縢还惹空青湿,篝火垆边恰煮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居的闲适生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自然景象和日常琐事。首句“即栗无多染沁泥”,写出了春雨过后,新芽初生,沾染少许泥土的清新景象。次句“危桥不渡只前溪”,暗示了山居环境的偏远与宁静,只能沿着小溪前行。

“杨花甲坼占风北”描绘的是柳絮纷飞,随风向北飘散的场景,展现了春风的轻柔与季节的转换。“鷤䳏丁宁唤日西”,以拟人手法,写鸟儿在傍晚时分鸣叫,仿佛在呼唤夕阳西下,富有生动情趣。

“漏白蘋开十字眼,路青蘅试五花蹄”两句,通过“漏白”形容阳光透过水草的缝隙,形成斑驳光影,“十字眼”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景象;“路青蘅试五花蹄”则写马蹄踏过青草地,留下五彩斑斓的印记,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

最后两句“行縢还惹空青湿,篝火垆边恰煮藜”,诗人身着藤编鞋,行走间难免沾湿,而在篝火旁烹煮藜菜,呈现出山居生活的简朴与自得其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春日山居的恬淡与自然之美,体现了王夫之的诗风。

作者介绍
王夫之

王夫之
朝代:明   字:而农   号:姜斋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生辰: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猜你喜欢

次韵和陈巢南岁暮感怀之作·其一

朔风凛凛天如死,和汝新诗忍放歌。

沧海横流原此际,疾风劲草已无多。

风鸾罹网全身少,魑魅骄人奈尔何。

我欲天涯求死所,十年磨剑悔蹉跎。

(0)

无题八首·其五

绮陌春寒压马嘶,落红狼藉印苔泥。

庄辞珍贶无由报,此别愁眉又复低。

(0)

丑奴儿慢.春日

日日登楼,一换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谁道迟迟?

一片野风吹草,草背白烟飞。

颓墙左侧,小桃放了,没个人知。

徘徊花下,分明记得,三五年时。

是何人,挑将竹泪,黏上空枝。

请试低头,影儿憔悴浸春池。

此间深处,是伊归路,莫惹相思。

(0)

水调歌头五首·其三春日赋示杨生子掞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粘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

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

但莫凭阑久,重露湿苍苔。

(0)

水调歌头.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

山横眉黛浅,云拥髻鬟愁。

天香笑携满袖,曾向广寒游。

素腕光摇宝钏,金缕声停象板,歌罢不胜秋。

十指露春笋,佯整玉搔头。记钱塘,朝载酒,夜藏钩。

青衫断肠司马,消减旧风流。

三百六桥春色,二十四番花信,重会在苏州。

水调按新曲,明月照高楼。

(0)

鹧鸪天

云散风清雨后天。新荷擎露碎珠圆。

清泉汩汩流尘外,白石岩岩赖醉眠。

山色里,水声边。留连风月话重玄。

溪童欲问人间事,笑指漫空柳撒绵。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