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栗无多染沁泥,危桥不渡只前溪。
杨花甲坼占风北,鷤䳏丁宁唤日西。
漏白蘋开十字眼,路青蘅试五花蹄。
行縢还惹空青湿,篝火垆边恰煮藜。
即栗无多染沁泥,危桥不渡只前溪。
杨花甲坼占风北,鷤䳏丁宁唤日西。
漏白蘋开十字眼,路青蘅试五花蹄。
行縢还惹空青湿,篝火垆边恰煮藜。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居的闲适生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自然景象和日常琐事。首句“即栗无多染沁泥”,写出了春雨过后,新芽初生,沾染少许泥土的清新景象。次句“危桥不渡只前溪”,暗示了山居环境的偏远与宁静,只能沿着小溪前行。
“杨花甲坼占风北”描绘的是柳絮纷飞,随风向北飘散的场景,展现了春风的轻柔与季节的转换。“鷤䳏丁宁唤日西”,以拟人手法,写鸟儿在傍晚时分鸣叫,仿佛在呼唤夕阳西下,富有生动情趣。
“漏白蘋开十字眼,路青蘅试五花蹄”两句,通过“漏白”形容阳光透过水草的缝隙,形成斑驳光影,“十字眼”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景象;“路青蘅试五花蹄”则写马蹄踏过青草地,留下五彩斑斓的印记,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
最后两句“行縢还惹空青湿,篝火垆边恰煮藜”,诗人身着藤编鞋,行走间难免沾湿,而在篝火旁烹煮藜菜,呈现出山居生活的简朴与自得其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春日山居的恬淡与自然之美,体现了王夫之的诗风。
日日登楼,一换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谁道迟迟?
一片野风吹草,草背白烟飞。
颓墙左侧,小桃放了,没个人知。
徘徊花下,分明记得,三五年时。
是何人,挑将竹泪,黏上空枝。
请试低头,影儿憔悴浸春池。
此间深处,是伊归路,莫惹相思。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粘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
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
但莫凭阑久,重露湿苍苔。
山横眉黛浅,云拥髻鬟愁。
天香笑携满袖,曾向广寒游。
素腕光摇宝钏,金缕声停象板,歌罢不胜秋。
十指露春笋,佯整玉搔头。记钱塘,朝载酒,夜藏钩。
青衫断肠司马,消减旧风流。
三百六桥春色,二十四番花信,重会在苏州。
水调按新曲,明月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