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雨穿云愁去路,归云阁雨路还通。
七层涌塔瞻天际,三径吾庐在眼中。
港转黄栀横野艇,里空白社漫春风。
青山送我宁辞远,流水随人亦欲东。
冲雨穿云愁去路,归云阁雨路还通。
七层涌塔瞻天际,三径吾庐在眼中。
港转黄栀横野艇,里空白社漫春风。
青山送我宁辞远,流水随人亦欲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西山归来,途径黄栀港口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冲雨穿云愁去路”,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归途中的艰难与挑战,雨和云仿佛是阻隔他前行的障碍,而“愁”字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归途的忧虑,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接着,“归云阁雨路还通”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云彩与雨水赋予情感,仿佛它们主动为诗人让开道路,展现出一种和谐与包容的自然景象。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感激。
“七层涌塔瞻天际,三径吾庐在眼中”两句,通过对比高耸入云的佛塔与自己简朴的居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佛塔象征着追求的精神高度,而“三径吾庐”则代表了诗人回归本真、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这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个人生活哲学的阐述。
“港转黄栀横野艇,里空白社漫春风”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黄栀花在港口旁绽放,野艇静静地停泊,春风轻拂,白社(可能指乡村或隐居之所)在远处显得格外宁静。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心旷神怡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最后,“青山送我宁辞远,流水随人亦欲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由与远方的渴望。青山似乎在为诗人送行,即使路途遥远也不辞辛苦;而流水则像是追随诗人,无论流向何方都愿意相伴。这两句诗以自然界的景物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他对自由、远方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天目之水停山椒,汇为双溪霅与苕。
先生苕上结邻好,远得径山中洞霄。
浮图道人支若永,赤城黄冠陆修静。
前山后山松柏帏,七盘九盘龙虎鼎。
山前篮舁过者谁,不是长须谢灵运。
此游已恨失春期,更待清和闲昼景。
有子有子共七人,六子短命一子存。
后固无穷前万古,浮生脩短何足论。
天属情钟在我辈,岁月虽久哀如新。
呜呼五歌兮三叹息,理不胜情难自释。
我生坐疏拙,逢人辄倾倒。
语言无浅深,出口被伊恼。
为孽匪天作,受攻本谁造。
惩非每嚼舌,事已复自蹈。
可怜愚不灵,蹭蹬到今老。
识君无几时,底里见襟抱。
古人重倾盖,相从恨不早。
是行若登仙,江山为君好。
无繇挽画鹢,此意增恋嫪。
何当寄相思,临风慰衰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