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秋色上梧枝,向晓烟云冷砚池。
绛帐谈经千载道,青山对酒几联诗。
西风红叶林边树,夜雨青灯鬓上丝。
竹瘦荷枯篱菊净,暂韬笔砚彻皋比。
离离秋色上梧枝,向晓烟云冷砚池。
绛帐谈经千载道,青山对酒几联诗。
西风红叶林边树,夜雨青灯鬓上丝。
竹瘦荷枯篱菊净,暂韬笔砚彻皋比。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儒家学者的视角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首句“离离秋色上梧枝”写出了秋意渐浓,落叶纷飞,梧桐枝头染上了深深的秋色。次句“向晓烟云冷砚池”则暗示清晨的宁静,砚池被烟云笼罩,透出几分清冷。
第三句“绛帐谈经千载道”展现了学者在深红帷帐中讲授经义的场景,体现了儒家学问的传承与深远。第四句“青山对酒几联诗”则寓含了诗人借酒浇愁,与青山为伴,吟咏诗歌的情怀,流露出淡淡的孤寂。
第五、六句“西风红叶林边树,夜雨青灯鬓上丝”进一步描绘了秋风中的红叶和夜雨中的青灯,以及诗人鬓发斑白的岁月痕迹,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竹瘦荷枯篱菊净,暂韬笔砚彻皋比”以竹子的凋零、荷花的枯萎和篱笆边菊花的洁净,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个人心境的沉静。诗人暂时放下笔墨,沉浸在自然与哲理的交融中,体现出儒家学者的淡泊与修养。
整体来看,这首《儒家秋》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儒家学者在秋日里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大道久蓁芜,侧径多岐别。
子欲适通都,问途意弥切。
开门在见山,射虎石可裂。
得一流大和,四时自成节。
子归遇龙江,再订常明说。
濯濯星江源,家庭有真诀。
会意即传神,在处通脉血。
愿借鸳鸯针,为绣同心结。
寒食不寒食,广与邺俗殊。
感此寒食辰,怆然罢琴书。
晋文亦英君,患难与之俱。
而乃忘安乐,弃置绵山居。
臣心有如石,屹立不可渝。
臣心有如火,烈烈谁能濡。
吾闻古来相,梦肖筑岩壖。
亦有勤故交,物色勤劬劬。
胡为烈山泽,虐焰无遗株。
抱木以自完,长使行人吁。